【 與瑞士的緣起 】小妹認識瑞士,先是「神遊」,那時還沒有踏足過瑞士 —— 是大學時讀《羅馬帝國衰亡史》開始的,因為作者 Edward Gibbon 就是在瑞士(是法語區的洛桑)完成那部巨著。 後來讀 Hermann Hesse 和 Karl Jaspers 的作品(後者是德國人不過二戰後移民瑞士),感覺瑞士地靈人傑 。之後親身踏足那國度(最先是去德語區的蘇黎世、琉森和巴塞爾),湖光山色,一去便難忘了。之後不久就要去一次喔。小妹除了日本,最愛瑞士。但兩者有別,日本是旅行;瑞士呢,是可以住下來的地方。沒有去瑞士,唯有在香港吃瑞士菜。據小妹所知,香港做瑞士菜的現在只有兩家,都是在尖沙嘴的。雖然價錢稍高,小妹比較愛 Chesa。【 杯中的少女峰 】有一段時間沒有來 Chesa 啦,今年一去,已經去了三次 😳。似乎餐廳沒有改變,變了的是餐牌和水杯 😌。低頭看看那個玻璃杯,杯中是少女峰啊,相當別緻呢。****【 瑞士菜 】不少人對瑞士菜單調,其實瑞士相當 diverse,瑞士除了有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區,也有一小部份是說羅曼語呢。小妹鍾情的瑞士是說德語地區的瑞士,唯這個國家多元和諧,為不爭事實。所以「瑞士菜」可以包括德國、法國和義大利料理的元素呢 ☝🏽😎。其實今次(六月)去完,之後餐廳便轉了新餐牌,保留了經典的菜式例如今天小妹吃的主菜蘇黎世牛仔肉 。好了,看看今天 set lunch 呢。【 Bread Basket 】****三款麵包,首先是 crystal salt roll(雖然不是 croissant,但是有點兒像那新月,人們叫這種麵包「鹽可頌」呢)、 Laugengebäck (鹼水包; 因為用了鹼水,外皮像 pretzel, 所以英文也有人稱呼它 pretzel roll 的)還有一款似 brioche 的。麵包好吃但是不是最好。【 有機田園番茄配李子沙律伴羅勒雪葩 |Heirloom tomato and plum salad, basil sorbet 】****很清新冰涼的夏日頭盤。除了 basil sorbet 很少會在家做,用 plum 加上番茄做菜不是困難的沙律菜式,不過 Chesa 的配搭和調味是很出色嘅 😌。【 Cheese Toast 】****吃完頭盤,侍應端上一碟 cheese toast,很美味就是。【 白菌炒牛仔薄片伴淡忌廉汁 |Sliced veal with mushrooms in a light cream sauce with rösti 】去瑞士,其中一樣不要錯過的就是這個「蘇黎世牛仔肉」Emincé de veau Zurichois,這裡稱呼為白菌炒牛仔薄片伴淡忌廉汁,當然要配煎薯餅 rösti 啦。 這個地道菜式,不僅限於蘇黎世嘅,小妹在不同城市也吃過。****注意:不同某些地方料理味道濃烈,瑞士菜不是淡,而是淡然中顯露出細緻的味道。當然沒有法國和義大利菜的豐富和複雜,但是 —— 就以今天的牛仔肉來說 —— 味道不鹹,調味恰當,因為沒有過度下鹽和香辛料,忌廉白菌汁的肉味和很 subtle 的香料 backdrop,盡情在舌頭上展露,這種細膩的美味,反映瑞士的文化不止於人文(那包括政治體制)和藝術,其世故也存有於料理之中。Creamy 的醬汁配瑞士薯餅是天作之合呢 😋。之前 Chesa 有「隱藏菜單」的,不吃「蘇黎世牛仔肉」,可以叫 Beef Stragonoff (俄國牛柳絲)呢,不過現在換了新廚師和新菜單,不知是否還可以任性吃 Beef Stragonoff 喔。不妨向侍應查詢一下嘅。【 無花果法式焗布甸配杏仁脆餅及雲呢拿雪糕 |Figs clafoutis, almond crumble, vanilla ice cream 】****上面說過,瑞士其實文化多元,今天的甜品 clafoutis 是法國甜品來的。Clafoutis 並非很困難的法式甜點,做法是將水果放入甜甜的 custard batter 中烘烤而成。那口感難以言喻。今天的是用了無花果,配杏仁和香草雪糕,渾然天成的法國美味喔。還有 coffee 和 petit fours。Petit fours 不算驚艷,亦美味嘅,不過就此略過了。****【 Fondue 種種 】朋友問小妹:為何來 Chesa 都不吃 fondue?小妹不是不吃,只是不常吃而已(最近幾次都沒有吃,因為太多其他菜式想吃而已),冬天時在瑞士小妹都會吃的。其實 fondue 稱為芝士火鍋不對,在香港吃 fondue 全都是芝士底的,不過 fondue 不一定放芝士的,可以用湯 (broth) 甚至油呢。前者似 shabu-shabu,後者猶如揚物(炸物)啦。用油的話要小心一點,因為油很燙。用油的 fondue 也令 dining room 很大油煙呢。【 總結 】Chesa 多年來質素一貫水準甚好,是日午餐之後,小妹多來了兩次,嘗試新餐牌(之後那個夏日的 melon gazpacho 真的不得了,現在入秋已經轉了栗子湯了),雖然轉了新 chef,菜式保持傳統,水準依舊未變。服務老派,周到而且給予客人適當的空間。還要一提,以前 Gaddi’s 的 M 先生都升職來了 Chesa 當經理一段時間啦。如上面所言,瑞士菜式不是要你的味覺坐過山車般,反而 flavour profile 平實而美味,並非太多抑揚頓挫。瑞士菜亦沒有法國精緻料理般複雜。這樣的料理是很 comforting,很 hearty 的,品嚐後令人很飽足而且舒泰,無論在甚麼季節吃。Chesa 裝修為很傳統的 old school 瑞士旅館內的餐廳 —— 如果去過蘇黎世的老牌酒店 Kindli 的餐廳,你會明白那種氛圍。Kindli 是小妹到蘇黎世必吃的餐廳,對比同樣在蘇黎世 Hotel Storchen 內的 La Rôtisserie 那比較富於現代感的 refinement ,Chesa 更加突顯瑞士的傳統和自然。 小妹覺得 Chesa 還在,並維持著傳統餐廳,不著急現代化,可能是擁有大酒店集團的家族認為有需要保留一點文化歷史底蘊的餐廳在半島酒店(Gaddi’s 也是另一個例子)。每次來 Chesa,小妹都十分欣喜。…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