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22-05-29
546 瀏覽
對德國菜fine dining的印象,仍然停留在4年多前在曼谷Sühring的晚餐,由當年曼谷尚未有第一屆米芝蓮,到今天主理Sühring的德國孖仔Matthias及Thomas 已貴為米芝蓮兩星大廚,可以想像得到我的記憶模糊,寫到這裡已經開始懷念旅行的感覺⋯⋯是晚在中環LKF tower新開的Heimat用餐,餐廳由名廚Peter Find打骰,Chef Peter出生於德國,先後於多家歐洲米芝蓮餐廳工作,曾於Ritz-Carlton擔任行政總廚的他絲毫沒有架子,整晚進進出出親自上菜並為大家介紹菜式,其談吐幽默,偶爾爆出一兩句廣東話,令在座各位歡笑聲不絕,享用fine dining的同時亦不會感到侷促,也一如餐廳名Heimat的德文意思,是一種「家」的感覺。用3小時讓味蕾去了一趟德國旅行,也喚起當年在曼谷吃Sühring的記憶碎片,一晚飛勻歐洲及亞洲!嗯,可以確定的是我應該真的患了旅遊妄想症。回正題,說起德國菜,大部份人只會想起Oktoberfest內的香腸、豬手及啤酒,在我的認知裡,德國菜fine dining也會將這些元素提煉,盡量以fine的賣相呈現出來,例如Sühring的孖
是晚在中環LKF tower新開的Heimat用餐,餐廳由名廚Peter Find打骰,Chef Peter出生於德國,先後於多家歐洲米芝蓮餐廳工作,曾於Ritz-Carlton擔任行政總廚的他絲毫沒有架子,整晚進進出出親自上菜並為大家介紹菜式,其談吐幽默,偶爾爆出一兩句廣東話,令在座各位歡笑聲不絕,享用fine dining的同時亦不會感到侷促,也一如餐廳名Heimat的德文意思,是一種「家」的感覺。
用3小時讓味蕾去了一趟德國旅行,也喚起當年在曼谷吃Sühring的記憶碎片,一晚飛勻歐洲及亞洲!嗯,可以確定的是我應該真的患了旅遊妄想症。回正題,說起德國菜,大部份人只會想起Oktoberfest內的香腸、豬手及啤酒,在我的認知裡,德國菜fine dining也會將這些元素提煉,盡量以fine的賣相呈現出來,例如Sühring的孖仔大廚來自柏林,所以將柏林小食名店Curry 36的咖喱香腸直接放到fine dining的餐桌上。
但Heimat給我的印象及體驗完全不同,少了香港人對德國菜最熟悉的一些大路菜式,更多的是將德國傳統經典菜餚加入巧思變得更fine,當中也看得出Chef Peter對自己家鄉的致敬。第一道菜由Chef Peter出生的法蘭克福地區出發,緊緻彈牙的Brittany藍龍蝦肉,攝氏58度慢煮的溫泉蛋,加上以香蔥、水芹、琉璃苣等7種香草製成的傳統法蘭克福green sauce,從賣相到味道都透露著一股粗中有細的優雅;而且對我而言,龍蝦固然好吃,但重點是墊底的德國薯仔,薯仔味香,澱粉感不強,卻具彈性,口感味道都顛覆了我對薯仔的認知,食了這麼多年薯仔才知薯仔也如日本番薯一般,不同品種的差距可以很大。
3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第二道是豌豆湯配煙燻海鱒魚,見到餐牌時便已一愣,雖然比起蘑菇、薯仔等常見的餐湯,豌豆湯確是較有新意,但同時亦更難駕馭,一則豌豆並非人見人愛的食材,二則豌豆有種天然草青味,做湯會否出事?然而擔心是多餘,湯稠而絲滑,味道清新,用舌尖頂破粒粒豌豆,甜美豆香縈繞口腔,燻海鱒魚則在這股春天氣息之中加了一點海洋風味。配酒選了奧地利酒莊Loimer的Gruner Veltliner Kamptal,配得相當出色,湯配酒看似多此一舉,但一口湯後再呷酒,完全激發出此酒的香印提子花香,情形就如春天海邊的一片草地上,一朵小黃花正散發着馥郁的香氣。
2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有趣的是你不時會發現,有些菜式甚有中菜的影子,但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這些絕對不是fusion菜式,而是確實的傳統德國菜式。例如緊接著的豬肉球,外貌一如淮揚名菜獅子頭,雖然笑稱它是德國獅子頭,但畢竟做法不同,若論鬆軟可能是獅子頭略勝一籌,但這道菜精髓絕對是加了酸豆及醃瓜的濃稠醬汁,輕易令人清碟。還有後來上桌的刀削麵,同樣是以刀削麵條到滾水之中,跟山西刀削麵不同的是這德國刀削麵的麵糰加入了蛋奶及肉豆蔻,口感似蛋絲。
1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4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晚餐去到尾聲,以為吃完甜品就散場,怎料侍應突然推出一架小熊軟糖餐車,Chef Peter笑言也許自己根本不需努力做菜,因為每位客人來到Heimat用餐,他們可能會忘記自己整頓晚餐吃了甚麼,但絕對會記得吃了這些小熊軟糖。確實,我見有款辣椒外形的軟糖很有趣,貪得意試了一條,味道應該會讓我記得一輩子。
1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