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21-12-20
60 瀏覽
兒時,父母很少帶我去吃西餐,什麼鋸扒,什麼羅素湯完全沒有概念,加上以前西餐廳又不多。印象中,西餐廳在北角區的,記得有皇x餐廳和溫x餐廳,現在還存在與否,就不得而知了。在古早味的西餐廳已買少見少時,發現茘枝角還存在一間,名為金鳳大餐廳,聽說這店的牛扒,做得相當出色兼有以前吃鐵板牛扒的港式風味。今天晚上,專程去一去吃,尋尋什麼是古早鐵板牛扒港式味道。一到埗,時間只是傍晚六時四十五分,店裡已坐無虛席,證明了這餐廳不是浪得虛名,只好耐心等位好了。一看餐牌,發現扒類有很多的選擇,再不像以往的,只有什麼西冷,免翁牛柳,T bone steak了。這裡的牛扒也分得很細緻,有牛小排、牛肩肉、肉眼扒等等。今晚我點了招牌牛柳餐五成熟。先來羅素湯,別小看這湯,濃得來不會被太多黑胡椒的辛辣味道蓋過,牛柳也是驚喜,淋滑兩字形容最是恰當,更適合上了年紀的我,牙力不夠的也能嘗吧。這店在1969年已創業至今,仍然是迄立不倒,當然有客支持才可持久,出品也要保持水準才能在這龐大飲食市場內生存至今,這間港式西餐廳,完全做得到。
在古早味的西餐廳已買少見少時,發現茘枝角還存在一間,名為金鳳大餐廳,聽說這店的牛扒,做得相當出色兼有以前吃鐵板牛扒的港式風味。今天晚上,專程去一去吃,尋尋什麼是古早鐵板牛扒港式味道。
一到埗,時間只是傍晚六時四十五分,店裡已坐無虛席,證明了這餐廳不是浪得虛名,只好耐心等位好了。
一看餐牌,發現扒類有很多的選擇,再不像以往的,只有什麼西冷,免翁牛柳,T bone steak了。這裡的牛扒也分得很細緻,有牛小排、牛肩肉、肉眼扒等等。今晚我點了招牌牛柳餐五成熟。
先來羅素湯,別小看這湯,濃得來不會被太多黑胡椒的辛辣味道蓋過,牛柳也是驚喜,淋滑兩字形容最是恰當,更適合上了年紀的我,牙力不夠的也能嘗吧。
這店在1969年已創業至今,仍然是迄立不倒,當然有客支持才可持久,出品也要保持水準才能在這龐大飲食市場內生存至今,這間港式西餐廳,完全做得到。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