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酒在大觀園 Micky Chan,熱愛飲食的葡萄酒及日本清酒導師,亦是飲食博客,經常遊走世界各地找尋酒食踪跡。 |
女孩子喜歡氣泡酒,愛其幽雅,看著成千上萬氣泡升上來的一剎,擁有著無盡的遐想。法國人喜歡自由、浪漫,無拘無束,隨心而為,如果要在葡萄酒中領會法國這個浪漫國度,香檳就是開啟這道門的重要門匙。
![](https://www.openrice.com/userphoto/Article/0/1J/000AW4C8A1C268514A7389j.jpg)
「香檳」也不是隨便可用的一個氣泡酒名字,要有嚴格的規定。能成就一支「香檳」,最少也得滿足三個要求:
1. 必須產自法國香檳地區
香檳地區位於法國北部,緯度近48度。要知道世界上大部分葡萄園的理想栽種緯度為南/北半球的30 – 50度,北緯48度已算是相當寒冷。葡萄樹都要生長在向南為主的斜坡之上,如「吸星大法」般吸收盡太陽的光芒,令葡萄能完好熟成。
香檳地區由四個主要區域組成,分別是北面圍繞著小鎮Reims的山區地帶 –- Montagne de Reims;沿著河流Marne的山谷 –- Vallee de Marne;香檳名產重鎮Epernay附近的Cote de Blancs;還有最南面的Cote des Bar。分級制度與Burgundy地區相似,也是按地域而產生。不過Burgundy地區是按葡萄田來分級,而香檳地區則以每條小村分級,總共分出了17個頂級(Grand Cru)村落與42個特級(Premier Cru)村落,而其中全部17個Grand Cru都是在前三個區域之中。
2. 必須用上傳統方法釀製
在坊間一大堆的氣泡酒標之中,常常都看到標榜著「傳統方法」(Traditional method)的字樣。相傳氣泡酒發源自香檳地區修士Dom Perignon,於不經意「再發酵」的酒瓶之中,發展出帶有二氧化碳氣泡的葡萄酒。但其實早在公元522年的埃及,已記載有關有氣葡萄酒的事情。
![](https://www.openrice.com/userphoto/Article/0/1J/000AW576345C1E9C7EED2Bj.jpg)
雖然Dom Perignon並不是原作者,依然對香檳區貢獻深遠,能使氣泡晶瑩的香檳繼往開來,他功不可沒。然而他所採用的原酒瓶二次發酵方法,卻成為了最經典的「傳統方法」的標誌。將第一次發酵的葡萄酒,注入酒瓶之內然後加上糖與酵母封蓋,待其於酒瓶內再次發酵,氣泡因而產生。
另外,對香檳味道風格更重要的一環,是其酵母自溶(Autolytic)的過程。因酵母在酒瓶內吃掉所有糖份後便死掉,餘下來的酵母酒泥會隨長時間的陳年而慢慢將味道加入酒中,形成一個如酵母、麵等的香氣,是香檳特有風格之一。
![](https://www.openrice.com/userphoto/Article/0/1J/000AW64C09FCCE60567252j.jpg)
3. 必須用上香檳產區指定的葡萄品種
法國葡萄酒對原產地認證有嚴格的要求。除劃分的出產區域之外,葡萄品種也是其中一關。在香檳地區,主要用上三種葡萄品種–-兩紅一白。
白葡萄是很常見的Chardonnay品種,這品種在涼快氣候下能產出幽雅不凡的口味,在香檳地區的確大派用場。其明顯的酸度能帶出酒中千變萬化的複雜感,令香檳能配上多種不同的菜式。另外兩款紅葡萄分別是Pinot Noir及Pinot Meuiner。當中以Pinot Noir最能推得上檔次,能做出世界級的香檳,其明顯的骨架和幽雅而委婉的風味,令人津津樂道。就算沒有葡萄皮的支援,做成了半透金黃色,也一樣能做出驚為天人的作品。很多時候,Pinot Meunier大多淪為配角,扶助其左右,為葡萄酒帶來多一點的果味與強壯的骨架。
葡萄酒世界從來沒有絕對,以上三款都只是絕大部分香檳地區所用的葡萄品種。其實從區內原產地法規之中,還可接受其他品種,例如Pinot Blanc、Pinot Gris、Petite Meslier及white Arbane。不過,這四款品種合共的種植比例都只不過是0.3%而已。
![](https://www.openrice.com/userphoto/Article/0/1J/000AW75CC2B18AAA370705j.jpg)
要成就一支香檳不容易,要複製浪漫更難。雖然現今科技發達,釀造技巧越來越駕輕就熟,但法國人就是擁有這樣獨特的血液與潛能,能使你從香檳嗒出的不是酒,而是一口一口的溫柔與浪漫。
※上述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