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oy Mess

200
3
0
等級3
50
0
星期三的傍晚,夕陽像一顆融化的焦糖,緩緩滲入維港的天際線。我踩著九龍站圓方平臺的燈影,任涼風撩起衣角——這裡的「Chill」不只形容溫度,更是城市人卸下西裝領帶後的集體嘆息。而今晚的舞臺,屬於那間藏在玻璃幕牆後的印度餐廳,它的香料氣息早已穿透戶外座位,勾著過路人的鼻尖。 第一道前菜「薯仔球配青豆蓉」上桌時,我恍惚聽見了孟買街頭的油鍋滋滋作響。金黃酥脆的外殼裹著綿密的馬鈴薯泥,咬下時竟有種溫柔的爆破感,像咬破一顆黃昏的雲。青豆醬則是點睛之筆——翠綠如恆河畔的新芽,帶著薄荷與茴香的清涼,瞬間沖淡了油炸的厚重。這道菜若是交響樂,定是塔布拉鼓與西塔琴的即興合奏。 「招牌羊肉印度飯」端來時,米粒修長如詩行,乾爽分明地鋪陳在陶鍋中,每一粒都裹著藏紅花的鎏金與孜然的煙燻香氣。羊肉燉得骨肉離散,纖維間滲透著肉桂與豆蔻的暖意,彷彿能聽見克什米爾牧羊人的低語。而「雞肉咖喱」則是另一番風景——番茄與洋蔥熬成濃稠的琥珀色醬汁,甜中帶酸,雞肉如浸在夕照裡的絲綢,嫩得幾乎要化在舌尖上。 最驚豔的卻是「香煎三文魚」。魚皮煎出蕾絲般的焦脆,一刀劃下,內裡的粉紅魚肉顫巍巍地綻開,像被月光吻過的浪尖。香草醬潑灑其上
更多
星期三的傍晚,夕陽像一顆融化的焦糖,緩緩滲入維港的天際線。我踩著九龍站圓方平臺的燈影,任涼風撩起衣角——這裡的「Chill」不只形容溫度,更是城市人卸下西裝領帶後的集體嘆息。而今晚的舞臺,屬於那間藏在玻璃幕牆後的印度餐廳,它的香料氣息早已穿透戶外座位,勾著過路人的鼻尖。


第一道前菜「薯仔球配青豆蓉」上桌時,我恍惚聽見了孟買街頭的油鍋滋滋作響。金黃酥脆的外殼裹著綿密的馬鈴薯泥,咬下時竟有種溫柔的爆破感,像咬破一顆黃昏的雲。青豆醬則是點睛之筆——翠綠如恆河畔的新芽,帶著薄荷與茴香的清涼,瞬間沖淡了油炸的厚重。這道菜若是交響樂,定是塔布拉鼓與西塔琴的即興合奏。


「招牌羊肉印度飯」端來時,米粒修長如詩行,乾爽分明地鋪陳在陶鍋中,每一粒都裹著藏紅花的鎏金與孜然的煙燻香氣。羊肉燉得骨肉離散,纖維間滲透著肉桂與豆蔻的暖意,彷彿能聽見克什米爾牧羊人的低語。而「雞肉咖喱」則是另一番風景——番茄與洋蔥熬成濃稠的琥珀色醬汁,甜中帶酸,雞肉如浸在夕照裡的絲綢,嫩得幾乎要化在舌尖上。


最驚豔的卻是「香煎三文魚」。魚皮煎出蕾絲般的焦脆,一刀劃下,內裡的粉紅魚肉顫巍巍地綻開,像被月光吻過的浪尖。香草醬潑灑其上,羅勒與檸檬的氣息讓這道菜忽然有了地中海的魂魄,卻又在尾調浮現阿育吠陀式的深邃。


Happy Hour的啤酒杯壁凝著水珠,琥珀色的液體在燈下泛起泡泡,像縮小的恆河晨霧。兩杯下肚,身旁剛下班的人們笑聲漸響,領帶鬆垮地掛在椅背,酒杯碰撞間,疲憊與咖喱香一同蒸發在晚風裡。


坐在戶外,抬頭便是九龍站玻璃穹頂流瀉的燈火,與遠處ICC的鋒利線條形成奇異的和諧。涼風裹著孜然香、啤酒花香,還有某位女士的淡香水味——這大概就是都市的魔幻時刻:印度的濃烈、香港的匆忙,全在盤中與杯中達成和解。


離開時,齒間還殘留著藏紅花的餘韻。我想,好的印度菜從來不只是味道,而是一場用香料繪製的冥想。今夜,我的味蕾在圓方的星空下,完成了一趟穿越次大陸的私奔。
1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25-03-26
用餐途徑
堂食
人均消費
$450 (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