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52
31
等級4
「識食煲仔飯,一定要食炭火煲的!」用炭火弄煲仔飯固然傳統,但市面上100%用上炭爐來煮煲仔飯的食肆屈指可數;是不能也,非不為也,政府對食肆使用炭爐煮食的規定嚴謹,很多食肆因遵從不了而放棄設置炭爐。除了不利炭爐生存的營商環境外,半炭爐半石油氣爐的做法其實不無好處。與其死守100%炭爐的堅持,倒不如同時取石油氣爐的優勝之處,更為相得益彰,而坤記的做法正是如此。坤記有兩店,此為皇后大道西總店,另一間是在電車路旁的分店。早在幾個月前的一晚冒昧到訪總店,見到沒有人龍,以為得米,怎知職員叫我不用等,因為訂滿了,不接受walk in,我始知原來食煲仔飯要訂枱。那次過門之不入,立刻轉戰了電車路旁的分店;那邊大概等上了五分鐘便能入座,心願達成。有問過分店的店員,究竟和總店有沒有分別,店員說沒有,但我還是想一睹「要訂枱才能吃」的總店風采。擇了一個四年才一次的二月廿九,早在五天前開始致電訂枱。於不同時段打過幾次都無人接聽,直到大約第五至六次,於晚上十一時終於有人聽,訂到枱了。吃煲仔飯要像買演唱會飛般打電話,還要夠幸運才會有人接聽,相信只此一家。總店座落於車水馬龍的皇后大道西和僻靜的桂香街交界,沒什麼店舖的桂
更多
278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識食煲仔飯,一定要食炭火煲的!」用炭火弄煲仔飯固然傳統,但市面上100%用上炭爐來煮煲仔飯的食肆屈指可數;是不能也,非不為也,政府對食肆使用炭爐煮食的規定嚴謹,很多食肆因遵從不了而放棄設置炭爐。除了不利炭爐生存的營商環境外,半炭爐半石油氣爐的做法其實不無好處。與其死守100%炭爐的堅持,倒不如同時取石油氣爐的優勝之處,更為相得益彰,而坤記的做法正是如此。
226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坤記有兩店,此為皇后大道西總店,另一間是在電車路旁的分店。早在幾個月前的一晚冒昧到訪總店,見到沒有人龍,以為得米,怎知職員叫我不用等,因為訂滿了,不接受walk in,我始知原來食煲仔飯要訂枱。那次過門之不入,立刻轉戰了電車路旁的分店;那邊大概等上了五分鐘便能入座,心願達成。有問過分店的店員,究竟和總店有沒有分別,店員說沒有,但我還是想一睹「要訂枱才能吃」的總店風采。

擇了一個四年才一次的二月廿九,早在五天前開始致電訂枱。於不同時段打過幾次都無人接聽,直到大約第五至六次,於晚上十一時終於有人聽,訂到枱了。吃煲仔飯要像買演唱會飛般打電話,還要夠幸運才會有人接聽,相信只此一家。
16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總店座落於車水馬龍的皇后大道西和僻靜的桂香街交界,沒什麼店舖的桂香街在晚上顯得更為冷清,坤記索性把桌椅都放到街上去。雖然沒有大排檔的拋鑊聲和洪洪火光做背景,坐在沒有車的路旁吃小菜、煲仔飯,不失風味,只是天冷的話會寒風拂面而已。
11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正值七時半,座無虛席。沒有人等位,因為職員會叫walk-in 的人索性不用等。訂枱制度有好有壞,好的當然是不用浪費時間,壞的是根本煲仔飯是很土炮的食物,想起便去吃,不值得大費周章。還好,店方是正視有心加上幸運地訂到枱的客人,在門口的玻璃上我找到了我的訂枱紀錄。前後不到兩分鐘,便能入座。
637 瀏覽
2 讚好
0 留言
一般中菜館格局,還不算很狹迫;相比油麻地的四季,這裡好坐得多。地方整潔,少不了風味配套 - 木摺枱和木凳。甫坐下,職員遞上碗筷;沒有熱水,但這是一貫讓你自己燙一下碗筷的陣容,懶惰的我們看見碗筷還乾淨,沒有多費工夫了。
13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3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這陣子當然多人慕名來吃煲仔飯,但小菜同樣有名,如果夠三至四人,更可品嘗豬骨煲($188)或羊腩煲($288)。當熱騰騰的煲仔菜遇上經典的支裝可樂,不亦樂乎。
14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小菜有分煲仔小菜($60-100)蒸類小菜($55-135)和其他較一般的中式小菜($50-135)。有海鮮的當然較貴,拉高平均價的要算是$135 的蒸白鱔和椒鹽鱔片。整體的價位都是適中,以叫餸食飯的中菜館來說,價格相宜,炒個菜都只是$50,叫個荔芋排骨煲都只是$75。
1322 瀏覽
2 讚好
0 留言
馳名得要訂位的,非煲仔飯莫屬。和早前寫過的陳根記、油麻地的四季、筲箕灣的紹華小廚相比,價位較高,人家的是$50-70,坤記賣$70-95,但不愁沒捧場客。不乏額外加臘腸、蛋、鹹魚的選項,如果選個臘味田雞飯加鹹魚,豐盛得很,但盛惠$105了。
1177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煲仔飯的配料應有盡有,不過單拼都$70,例如臘味、牛肉、田雞、排骨、白鱔等;雙拼只是加$20左右的前提下,好像搭的士,每公里的價格較基本消費值得多。
1050 瀏覽
2 讚好
0 留言
餐牌上未羅列全部小菜,不乏時令的海鮮,例如炒蜆、炒蝦球、魚頭煲等,連避風塘炒蝦/蟹都有。小菜多樣化得連佐酒的鍋氣餸菜都有,不愧為面面俱圓的中菜館。坤記誕生前,坤哥和垣哥兩兄弟一個開茶餐廳,一個做酒樓,難怪這中菜館集兩家的大成吧。
889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840 瀏覽
2 讚好
0 留言
花多眼亂,餐牌都看上了好一會兒,難得這兒的職員EQ 甚高,或者可能忙得很,沒空檔去理會兩個猶疑不決的人。我想吃鱔,又想吃有窩蛋的煲仔飯,又覺得要吃蔬菜。拼湊了一輪,終於發板點了一個煲仔小菜、蒸鱔和煲仔飯。通常小店受歡迎,職員的咀臉都不太好,但這裡的卻甚為親切;勝不驕,云云名店中並非常見。
7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勝瓜肉鬆粉絲窩 $65
勝瓜肉鬆粉絲窩
$65
6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先來的是貌似「粉絲雜菜煲」的勝瓜肉鬆粉絲窩。上桌時,湯底仍在沸騰,有蝦乾提味的湯香撲鼻而來,即使點上蔬菜為主的煲仔小菜,都不愁淡得口寡。足料非常,蔬菜方面,除了主角勝瓜外,還配以雲耳、爆香過的蒜頭,清素但不寡。
6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勝瓜爽脆,瓜皮不算硬,入口滑嫩;見過有酒家把勝瓜去皮再炒,赤裸裸的反為有點突兀。配上濃香的上湯煨煮入味,煲中的粉絲好比在蒜蓉蒸扇貝上的作用,索盡湯底的精華。
5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惹味的來源少不了炒香過的肉碎,即使在窩裡浸淋腍,鍋氣和肉香依然。夾雜著肥豬肉粒,添上不少罪疚感,但沒有肥肉,又何來脂香呢。
5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唯一弊處,亦是眾多煲仔小菜的弊處,就是多油。湯底夠香夠濃味,但弊處就是有點油膩。粉絲吸收它的香氣之餘,也吸了它的油分。即使口感剛好、不會腍得變糊,甚為掛湯的粉絲連油分一起送進口,有點不是味兒。
58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吃粉絲窩的同時,蒸鱔奉桌了。
8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豉汁蒸白鱔 $135
豉汁蒸白鱔
$135
15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躊躇過選鱔作煲仔飯的配料好,還是當一個小菜點好;最後選擇豉汁蒸,貪其惹味和量較多,煲仔飯裡的只有數片,還要兩人分食,到喉不到肺吧。蒸白鱔的份量合乎預期,有十多片,煲仔飯裡的應該只有寮寮數片。
6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壓爛的豆豉連同辣椒、蔥粒鋪在鱔片上,惟不見陳片絲的踪影。白鱔要選新鮮靚鱔,要去潺除腥,在家弄比較麻煩,錢還是付得值。白鱔夠粗身和厚切,口感嫩滑中帶爽脆的嚼勁。豐腴鮮味而不帶泥味,在豆豉的惹味襯托下,更為一絕。除了爽脆的口感外,鍾情吃鱔的我特愛那肥美的鱔皮,油香豐郁而不膩。
6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近肚位置無骨,懶人如我可以大啖的放進口大快朵頤。
9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順帶一提,陳漢記有雙鱔煲仔飯,用上白鱔和黃鱔;後者沒前者般厚肉,但有補身之效,因而多用作鱔糊那類切絲狀呈上的菜式。厚肉如此,爽脆如此,非白鱔不可了。
8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窩蛋牛肉飯 (加臘腸) $78 (+$10)
27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如果做一個 blind test,大抵沒有誰能分得出哪個是全用炭爐弄出來的煲仔飯;吸引人去找炭爐出品,也許是對「舊時的味道」的一個情意結。真正要做出近乎完美的煲仔飯,炭火火候只是達到其中一個目的,不能抹殺石油氣爐的重要性。
13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起初以為坤記是用上炭爐和石油氣爐,但查看坤哥的專訪後,始知火山石已取代了炭,炭爐裡燒得熊熊的,是卵石狀、依然火勢猛烈的火山石。兩列爐頭,上面的是火山石(即舊「炭爐」),下面的是六個石油氣爐頭。雙劍合璧,先用石油氣爐快速地把生米煮成熟飯,再加上配料,然後放上火山石上,以慢火焗出香脆的飯焦

石油氣爐的火勝在夠猛夠穩定,能快速地令米飯的水分收乾;火山石和炭都是原始的燃料,火勢會時猛時弱,但一大個範圍鋪滿燃料的話,就勝在能均勻地把闊底的砂鍋加熱,以做出均勻的飯焦。站在廚房外看到坤哥眼明手快、一眼關七的弄煲仔飯,不消幾秒就會覺得自己很礙事,阻著職員幹活…
窩蛋牛肉飯 (加臘腸)
$88
102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在陳漢記要等上45分鐘才奉桌,這裡大概才是30分鐘,不算苦候了。甫上桌,職員掀起煲蓋,飯香四溢。生蛋像蛋黃哥般撻在密鋪的牛肉片上,蛋白泛著微白,但蛋黃仍是晶瑩地晃動,正待我們戳破。
55 瀏覽
2 讚好
0 留言
戳破生蛋前,還要灒下豉油才夠完滿。黑漆漆的豉油都很講究,日本萬字醬油做底,加上店內用剩的雞骨豬骨熬成,旨在使豉油增添甜味,所以盡情灒下都不怕死鹹。
6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友人高超地把豉油灒在窩邊,此舉可令飯焦易起和使豉油透徹地滲進米飯。待一、兩分鐘,便開動篤蛋拌開了。
14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戳破蛋黃,蛋漿和米飯在窩裡翻滾著,緩緩地滲出蛋香。看著冒起的熱氣,未進食已感覺暖意盈盈。
10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佐飯而喝的手工黑啤,並非坤記出品,只是職員好人地替我開瓶蓋。沒有收我開瓶費,不知是否這裡的慣常做法了。
8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4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牛肉片頗為厚切,其實像牛肉粒。比起用碎牛的窩蛋牛肉飯,多了一份嚼勁和咀嚼時停留於齒頰間的肉香。沒有過多的鬆肉粉味,鹹香亦恰如其分,牛味馥郁。在米飯稍為收水才放配料,所以牛肉不會過熟而韌身。
4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加$10的臘腸給切開成四截,為煲仔飯添上一份油香。當牛肉沒帶出什麼油脂,臘腸滲出的油香,正有畫龍點睛之效。
6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不知你會否認同,是煲仔飯的主角,亦是餐廳的真章,而非其配料。我不挑吃,但唯獨是不喜歡吃米飯,卻愛上煲仔飯看似簡單的豉油撈飯。米飯的濕度剛好,是足以用筷子輕托一團的微微黏稠。顆粒分明,用上新米溝舊米,軟硬度恰到好處。
8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要不往此行,還看飯焦。大部分都不難刮出,但有一邊的邊緣黏上了不少刮不下的飯焦,就當是缺憾美吧。刮到出來的飯焦不算很大塊,金黃而沒有焦黑,不會過乾,還算佳作。滲入豉油的飯焦,薄脆而香甜,留著飯香的餘韻。
7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6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友人歧視我這飯焦狂徒,仍板著臉、使勁的把所有飯焦刮下。煲底曾塗上豬油,但飯焦吸收過後,沒剩下多少,因而沒有什麼油光。想著,吃混入了豉油和豬油的香脆飯焦,其實是吃著「豬油撈飯」的煲仔版本。
7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我倆在外邊酒足飯飽,儘管這是我珍而重之的二月廿九,坤哥依然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舞弄著上下兩行煲仔。$288有飯有菜有魚,非常抵食,值得我花些少耐性和運氣去訂枱。我嘗過電車路那家坤記,勝在可以walk in,而小菜的味道相差不遠,但煲仔飯還是這家總店好吃。最欣賞的是米飯和飯焦,比起陳漢記和隨後會寫的紹華小廚優勝。
91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訂位吃煲仔飯,同行中實屬霸氣之舉;未到過這店的人會認為這是囂張、「懶矜貴」的做法,但當你到過這老字號,看過勤快的職員在百忙中仍臉帶笑容、有求必應,你會明白這只不過是不想浪費客人時間的苦心了。
題外話/補充資料: 煲仔飯只在晚上供應,記得訂位。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6-02-29
等候時間
3 分鐘 (堂食)
人均消費
$144 (晚餐)
推介美食
豉汁蒸白鱔
$ 135
窩蛋牛肉飯 (加臘腸)
$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