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7-07-21
614 瀏覽
報章雜誌或網上(包括openrice)的推介,往往「廣告」成份不少,經驗中失望的例子遠比驚喜的多;但看到報紙、電視多次的介紹,今天終於耐不住到這裏一試媲美酒店級數(媒體推介的用詞)的叉燒。這店不顯眼,若不留意,街外食客定不會知道。找了一會兒,才找到。因為是早上十一時許,所以顧客不多。店子十分細小(又是土地問題吧),目測約二百多尺,一邊是掛滿各種燒味的工作枱,一邊只能擺放兩張貼牆的桌子,中間僅僅可容一個人通過。 我坐進裏面的桌子,椅子後面是一堆堆發泡膠盒的物件,座位逼狹,十分不舒服。我叫了叉燒飯,並仔細看看店內環境。這店共有四位燒臘工人或老闆,一個中年女士是樓面,另一張桌似乎是熟客,不時與店員閒聊。不時有顧客入內惠顧,絶大部份是叫外賣。先喝湯,湯清清的,只有一塊青蘿蔔,推介不是說豬骨湯嗎?湯淡淡的,真的是「淡」,連鹹也欠奉,吃了一口蘿蔔,不錯!青蘿蔔鮮甜,是這碗湯的亮點。喝光了湯,我看見了碗底有數條一絲一絲的肉,果真是「豬肉湯」。主菜當然是叉燒飯,我先扒一口白飯,可能是喝湯太久,飯有點涼,飯應有飯味,已不敢奢望飯香,有嚼勁,但不該味如嚼蠟……舉起筷子,把一片叉燒送進嘴裏,我叫的是瘦叉燒,
這店不顯眼,若不留意,街外食客定不會知道。找了一會兒,才找到。因為是早上十一時許,所以顧客不多。店子十分細小(又是土地問題吧),目測約二百多尺,一邊是掛滿各種燒味的工作枱,一邊只能擺放兩張貼牆的桌子,中間僅僅可容一個人通過。
我坐進裏面的桌子,椅子後面是一堆堆發泡膠盒的物件,座位逼狹,十分不舒服。我叫了叉燒飯,並仔細看看店內環境。這店共有四位燒臘工人或老闆,一個中年女士是樓面,另一張桌似乎是熟客,不時與店員閒聊。不時有顧客入內惠顧,絶大部份是叫外賣。
先喝湯,湯清清的,只有一塊青蘿蔔,推介不是說豬骨湯嗎?湯淡淡的,真的是「淡」,連鹹也欠奉,吃了一口蘿蔔,不錯!青蘿蔔鮮甜,是這碗湯的亮點。喝光了湯,我看見了碗底有數條一絲一絲的肉,果真是「豬肉湯」。
主菜當然是叉燒飯,我先扒一口白飯,可能是喝湯太久,飯有點涼,飯應有飯味,已不敢奢望飯香,有嚼勁,但不該味如嚼蠟……
舉起筷子,把一片叉燒送進嘴裏,我叫的是瘦叉燒,這片叉燒,不但半點也不韌,而且有肉香,味道不太甜也不太鹹,以個人口味來說頗美味的。
在短短的午饍時間,我發覺這是一個街坊小店,不時會聽到員工和熟客閒話家常,對話中夾雜粗言穢語;男店員也會對中年女工說黃色笑話。但是如有客人外賣,員工會變得斯文,遇到青少年更會推介店內馳名的食物;遇上年老的顧客,更會提醒他們小心地滑、階級等,滿有人情味呢。
這店的碟頭飯,飯和叉燒不多,價錢合理。個人愚見,我會只惠顧外賣,不用說,當然是剩叉燒!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