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4-24
18 瀏覽
我爸爸數十年前在上環區上班,回想第一次吃九記應該不下20年前。還記得小時後,爸爸經常下班後都買外賣回家加料,雖然每次在家都不停埋怨九記態度差,伙記唔憂做,試過晚上7.16pm不讓他落單而把他趕出門口,但他仍然會不停到訪。好懷念小時後一家人分一碗牛腩清湯,一人弗一羹既情境。長大後自己去,發覺九記從店舖,伙記態度到食物,一點都沒變。20年來都沒變!店舖依舊小及迫但不搬遷及不開分店,伙記依舊最旺時間關店吃晚反,牛腩依舊清湯而味重。長輩廚師同我說過,以前80年代香港環境未算好,牛肉味道同質地都不及現在-無味,又瘦又韌,要煮很久去入味同煮淋。本人想,就可能此原因以前九記的湯底要做重味點來帶出牛肉味。以前一間餐廳知名度靠口卑,時過境遷,有了互聯網就有了openrice及食評。以前九記牛腩的特色口味在網上變得被現代人嫌棄了。本人不好牛腩,而牛腩亦傾向大眾化及難登大雅之堂,即使歷史老店亦然。然而,極具'個性'的九記能給大家的,不是依時代改變,變得健康低鹽低脂的平價面食,而是提供一種老香港情懷。把牛腩面放進口中,回想一下2/30年前的前輩為家庭為社會拼搏後吃著同一碗晚餐,吃罷再徐徐散步回到中環看著新落成
還記得小時後,爸爸經常下班後都買外賣回家加料,雖然每次在家都不停埋怨九記態度差,伙記唔憂做,試過晚上7.16pm不讓他落單而把他趕出門口,但他仍然會不停到訪。
好懷念小時後一家人分一碗牛腩清湯,一人弗一羹既情境。
長大後自己去,發覺九記從店舖,伙記態度到食物,一點都沒變。20年來都沒變!店舖依舊小及迫但不搬遷及不開分店,伙記依舊最旺時間關店吃晚反,牛腩依舊清湯而味重。
長輩廚師同我說過,以前80年代香港環境未算好,牛肉味道同質地都不及現在-無味,又瘦又韌,要煮很久去入味同煮淋。本人想,就可能此原因以前九記的湯底要做重味點來帶出牛肉味。
以前一間餐廳知名度靠口卑,時過境遷,有了互聯網就有了openrice及食評。以前九記牛腩的特色口味在網上變得被現代人嫌棄了。
本人不好牛腩,而牛腩亦傾向大眾化及難登大雅之堂,即使歷史老店亦然。
然而,極具'個性'的九記能給大家的,不是依時代改變,變得健康低鹽低脂的平價面食,而是提供一種老香港情懷。把牛腩面放進口中,回想一下2/30年前的前輩為家庭為社會拼搏後吃著同一碗晚餐,吃罷再徐徐散步回到中環看著新落成的五光十色LED大廈外牆,感受一下香港的變遷吧。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