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10-27
106 瀏覽
另一條斜巷吉士笠街,有間賣牛雜的"水記",不要小看這間小小檔口,也有不少名人光顧的。牛沙瓜是最馳名,可惜限量發售,每天只賣兩碗,有心吃要一早預留,像我這類比較即慶的,吃一碗牛雜,已經很滿足。只要牛肺和牛腸,牛肺滑得彈破,一大兜牛雜不斷地滾著,怎麼也能入味。牛腸的內璧充滿肥膏,滿口是油脂香,簡直如魚得水。幾十年老字號,也得與時並進,桌上的廣告,是本地一個以英文為主的飲食網站。一時之間,小小的老牌牛雜檔,與世界接了軌。不斷的新陳代謝之下,中環每天也有新事物發生,有人來亦有人走,有初生之贖亦有人退休。那邊在雪廠街,畢打街的銀行界,法律界,正在酒店的餐廳享受一頓星級午餐,我們的一邊,暴曬著吃牛雜,炒粉麵。高貴與市井,兩者在中環含蓄並存,是最可愛的地方,過多數十年,還會是這樣子嗎?水記,波記,勝香園,陸羽,蓮香,鏞記等中環老街坊,在2046年,是變成百年老店,或變成歷史的一部份?我不敢說。
只要牛肺和牛腸,牛肺滑得彈破,一大兜牛雜不斷地滾著,怎麼也能入味。
那邊在雪廠街,畢打街的銀行界,法律界,正在酒店的餐廳享受一頓星級午餐,我們的一邊,暴曬著吃牛雜,炒粉麵。高貴與市井,兩者在中環含蓄並存,是最可愛的地方,過多數十年,還會是這樣子嗎?
我不敢說。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