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3-04
365 浏览
上回到了東來順涮羊,在同一個冬天再去另外一間老京菜館涮羊去。週末的晚上八時來到,人潮擁擁,沒有訂枱的我們更要等上近半小時呢,而坐下後,先吃吃鹹鹹的泡菜及花生,其中的花生是令人驚喜的小吃,由於已經是一心想吃羊的,所以也二話不說的點了一斤羊肉片、竹笙、凍豆腐、唐生菜、羊肉餃及手拉麵,由於點菜紙上是沒有羊肉餃的,只有普通水餃,但我們誓不罷休的據理力爭,說為何主餐牌上有熟吃的,為何就不可從雪柜拿一客給我們呢,經過一輪談判後,終可如願了。在來炭鍋前,先來混醬,此處的醬料比上回在東來順的還要多,分別有南乳、麻醬、醬油、醋、麻油、京蔥、芫茜、魚露、砂糖、蔥油、花雕、辣油,我什麼也下了一點,而當然膽也是麻醬、京蔥及芫茜,混完後,嗅一嗅,也覺得是很香的。炭鍋來到果然是熱力四射,很溫暖的,但女士們吃過今餐後,可要敷敷面膜補濕了,湯底是白水加上雪菜、冬筍及蝦米做成的,味極淡,也是涮羊的真諦,也更突出混醬的重要性。在配料到後,也急不及待的立刻先涮一片羊肉吃吃,是比之前在東記吃的更羶的,很對我羊痴的口味,蘸上自己調配的混醬,真乃極品也,羊肉鮮香嫩滑,滲出芝麻香氣,複雜的是也淡淡的滲出花雕及魚露的香味,很好。隨後
上回到了東來順涮羊,在同一個冬天再去另外一間老京菜館涮羊去。
週末的晚上八時來到,人潮擁擁,沒有訂枱的我們更要等上近半小時呢,而坐下後,先吃吃鹹鹹的泡菜及花生,其中的花生是令人驚喜的小吃,由於已經是一心想吃羊的,所以也二話不說的點了一斤羊肉片、竹笙、凍豆腐、唐生菜、羊肉餃及手拉麵,由於點菜紙上是沒有羊肉餃的,只有普通水餃,但我們誓不罷休的據理力爭,說為何主餐牌上有熟吃的,為何就不可從雪柜拿一客給我們呢,經過一輪談判後,終可如願了。
在來炭鍋前,先來混醬,此處的醬料比上回在東來順的還要多,分別有南乳、麻醬、醬油、醋、麻油、京蔥、芫茜、魚露、砂糖、蔥油、花雕、辣油,我什麼也下了一點,而當然膽也是麻醬、京蔥及芫茜,混完後,嗅一嗅,也覺得是很香的。
炭鍋來到果然是熱力四射,很溫暖的,但女士們吃過今餐後,可要敷敷面膜補濕了,湯底是白水加上雪菜、冬筍及蝦米做成的,味極淡,也是涮羊的真諦,也更突出混醬的重要性。
在配料到後,也急不及待的立刻先涮一片羊肉吃吃,是比之前在東記吃的更羶的,很對我羊痴的口味,蘸上自己調配的混醬,真乃極品也,羊肉鮮香嫩滑,滲出芝麻香氣,複雜的是也淡淡的滲出花雕及魚露的香味,很好。
隨後也逐一試試其他的火鍋料,竹笙是原整貨,每條也是公整的,沒有太強的腥臭味,很好的;凍豆腐是每次火鍋幾乎必點的東西,今天的它不能單單靠那湯底以調味了,又是要靠那混醬了,是別有一番風味;唐生菜是新鮮貨,給我們那一客也是翠綠的,輕輕一灼爽口的生菜最好吃了;而辛辛苦苦爭取回來的羊肉餃是很好吃的,果然沒有白費我倆的心血,皮不算太厚,但一咬下,在內的羊肉是充滿了肉汁的,一定是以鮮羊肉製餡的良果,而羊肉也滲出羶味,是很對味的一客羊餃。
最後其實是在頗飽的情形下後加的一客手拉麵,而到現在也沒有後悔,手拉的麵條充滿京式風味的同時,由於不可能伴以白水湯來吃,所以不加湯的以麵條加上混醬來吃,不同醬料在本身清白的麵條中更突顯它們的個性,而加了大量京蔥及芫茜也吃得我滿口蔥香,吃得我不亦樂乎,是簡單的一道美味。
吃飽鹹點後,最後還有甜品送,九時過後送高力豆沙,不送涼粉了,本是滿心歡喜的,可是也實在是太難吃吧,真的可以說是唔食都知唔好食,一叉下去是硬實實而不鬆軟的,已教我面色一沉,蛋白味也是不豐,而在內的紅豆沙也未見出色,但免費的,還想怎樣呢?
服務方面,侍應們全都是老臣子,不可以說是不好的,但和附近的東來順相比,是沒法比較的,畢竟那兒是酒店內的食店嘛!
最後結帳也要四百多元,比想像中要貴,但也很飽足,走出外面寒冷的天氣也不覺冷了。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