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1-25
185 浏览
記得以前家中也有一個京式的炭爐鍋,底部是入炭位及風口,上層形成兜狀,特別之處是中間是一個矮身的煙囪,據說是滿清知名的大貪官和珅,為乾隆舉辦千叟宴時,為克服京城嚴寒天氣所引發的菜涼問題,因而加以研製...........當收到這個飯局邀請之時,作為愛吃羊肉的我,加上從電視片集中看到的京式涮羊場面,心中確是滿有期待。今躺是首次進入泰豊廔,作為位處尖東的老牌京菜館,眼下的環境格局,亦與毗鄰的鹿鳴春大同小異,不無一點瑜亮式的比較。最初以為當晚只得京式的涮羊肉火鍋,原來菜單亦備有數道冷盤、主菜及麵點等,令到這頓團年飯來得更加豐富。但在開席之前,因為身旁的正是見多識廣的食友,心血來潮之下,冒昧向其詢問:"究竟這裡的廚房出品,與同區的競爭對手相比,水準上誰高誰低!"根據他的答覆,若以主菜冷盤來說,確以另店勝人一籌,但這裡的個別項目還是弄得不俗,加上罕有的紫銅炭爐鍋,所以算是各勝壇場。但在有了一個大概之後,始終仍要親身試過才可判定乾坤。冷盤京點篇: 先上的是傳統的京燻素鵝,外層的腐皮依然是很重的煙燻味,內裡的菜蔬亦算新鮮清爽,惟包得比較鬆散一點。再來一個脆爆管廷,名為豬天梯的喉管部位,仍然用上了刀功起
"究竟這裡的廚房出品,與同區的競爭對手相比,水準上誰高誰低!"
根據他的答覆,若以主菜冷盤來說,確以另店勝人一籌,但這裡的個別項目還是弄得不俗,加上罕有的紫銅炭爐鍋,所以算是各勝壇場。但在有了一個大概之後,始終仍要親身試過才可判定乾坤。
冷盤京點篇:
熱式主菜篇:
首輪的涼吃點心互見優劣,到了第二輪的主菜陣,看到我的至愛京燒羊腩,趁熱快手之下,端的是皮脆肉嫩,羊味羶香亦令人滿意,如果能夠肥一點及多點肉汁更佳,此時食友告知一個「震撼」的說法,原來在北京是沒有這道菜的,反而有火烤羊肋排之類的菜式,如果此言屬實,想是當年京廚移居香港後的「改良」做法了。
較少嚐到的是鍋塌豆腐,將豆腐撲上生粉之後,再煎過兩面金黃,最後再淋上一個帶上蝦籽的芡汁。挾上時要用上一點「陰力」,因為質感實在軟滑,但外層香口之餘,芡汁亦帶上甘香之味,不愧為店內的「招牌菜」。
個人的評價來說,這裡的廚房水準,確與同區老牌字號比了下去,倒不是差得太遠,加上有一至兩味的「以偏概全」,於尖沙咀區來說,兩店亦可算是「一時瑜亮」。
炭鍋涮羊篇:
完成首兩個回合之後,終於進入當晚的「戲肉」了。此時廚房送來一碟碟的羊肉片,據聞每一檯也有數斤的份量,果真是陣容鼎盛。只是吃的是機刨的羊肉,更有某些碟頭仍未完全解凍。據知以前老派的刀手師傅,單憑作手切薄羊片的技藝,於一季的收入已能撐起一年了。同時另有時蔬多盤,分別有豆苖及津白等。
這個正式名為紫銅爐的炭鍋,與以前的有頗大分別,單是煙囪竟比想像中高身很多,傳統的湯底只是奉上「白水」,看這裡還是加了點海苔作吊味的。當炭火燒紅之後,湯底也「淥淥聲」地滾起無數氣泡,說得也是太多了。立時用筷子挾起羊片插入鍋中,左右各涮一下,一塊剛好灼熟羊片就在眼前,再沾點醬汁,論美味感覺也無需言明了。
額外甜品篇:
吃到尾聲,侍應們竟然送來了甜品,這可是預設菜單沒有的,不過正如食友所言,能夠於菜單之外再吃多一點東西,不失為一種福份。由於人數關係,炸拔絲一早已由廚房端送出來,已看不到「過冷河」這個工序。不過外層的糖膠仍是脆身,最初還以為是香蕉及蕃薯之類,原來是蘋果塊,論果肉的味道還是清甜的。
後記:
以每人廿百四十元的團年飯來說,食物水準雖然未算盡善盡美,但仍是值得一嚐。重要的還是嚐到最接近地道的京式涮羊風味,於食味之餘,還能領略到老北京的傳統風情,作為連當地也愈見式微的飲食文化,也不知將來,是否只能在文獻及網上媒體才能找到相關記載。
最後趁著農曆新年來臨,也祝大家飲龢食德,豐衣足食,始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又不如吃萬碗菜,若有機會的話,也真想去北京看一躺世面。
陵之微調:B+
團年於二零一二年一月十六日晚上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