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4-08
28 瀏覽
今日放工順路送契媽過九龍上堂,上堂前先要差差電,想起有老友住土瓜灣,亦有泊車之便(高山道和安徽街一帶有大量咪標位),便到此來個 "輕量" 晚餐。理所當然要食此店出名的餃子,餃子的款式不多,只有韭菜餃、三鮮餃、白菜冬菇餃、牛肉餃和菜肉雲吞,我們貪心的一次過要齊了5款各半份(5隻),除了菜肉雲吞要湯上外,其餘4款要煎的。餃子皮看似略厚,但卻絲毫不硬亦不 "實",煎餃的皮更加是出乎意料地鬆化香脆,每款餃子的餡料味道口感各有千秋,千言萬語倒不及一個 "鮮" 字能貼切地形容其美味,個人最喜歡韭菜餃和三鮮餃,前者的味道較 "搶" 較濃,而後者因有豬肉蝦肉和韭黃,味道和口感都比其他多了層次,所以我們再追加了半份湯三鮮餃6碟餃子之外,我們還要了一碗排骨併牛肉麵,排骨炆到已瑧 "化" 境,相當的腍和入味,牛肉是牛展,入味之餘亦保留咬口,麵條非常的滑溜和 al dente,湯很香濃卻不鹹不油膩(事實上是半點油也沒有!),雖然食完餃子之後大家都已經飽撐了,但仍然面不改容地食到半條麵條都不剩加埋每人一杯豆漿(豆漿都不錯,豆味濃郁不太甜,$5大大杯),埋單都只是$114,以這樣的食物質素和份量,簡直是無話可說
理所當然要食此店出名的餃子,餃子的款式不多,只有韭菜餃、三鮮餃、白菜冬菇餃、牛肉餃和菜肉雲吞,我們貪心的一次過要齊了5款各半份(5隻),除了菜肉雲吞要湯上外,其餘4款要煎的。
餃子皮看似略厚,但卻絲毫不硬亦不 "實",煎餃的皮更加是出乎意料地鬆化香脆,每款餃子的餡料味道口感各有千秋,千言萬語倒不及一個 "鮮" 字能貼切地形容其美味,個人最喜歡韭菜餃和三鮮餃,前者的味道較 "搶" 較濃,而後者因有豬肉蝦肉和韭黃,味道和口感都比其他多了層次,所以我們再追加了半份湯三鮮餃
6碟餃子之外,我們還要了一碗排骨併牛肉麵,排骨炆到已瑧 "化" 境,相當的腍和入味,牛肉是牛展,入味之餘亦保留咬口,麵條非常的滑溜和 al dente,湯很香濃卻不鹹不油膩(事實上是半點油也沒有!),雖然食完餃子之後大家都已經飽撐了,但仍然面不改容地食到半條麵條都不剩
加埋每人一杯豆漿(豆漿都不錯,豆味濃郁不太甜,$5大大杯),埋單都只是$114,以這樣的食物質素和份量,簡直是無話可說 ........ 以後一於就用行動來多多支持啦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