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12-07
4 瀏覽
想不到因為銅鑼灣的豚王新店,竟與某網上食評家首度站於同一陣線。不知大家對上一篇中環豚王港女文,還有沒有印象。那篇文章不單人氣高,迴響也很大。當然,迴響大都是關於那兩位港女的惡行,恍惚,大家都忘記那篇是飲食文章。都說,我寫別的好像比寫飲食還要耐看,無奈。豚王在銅鑼灣插旗,人說,拉麵戰已到白熱化階段;我反而認為,是開到荼靡,離凋謝之期不遠矣。但看銅鑼灣鳥華和達磨晚晚門可羅雀,一風堂也不用等位,就知道一個小小銅鑼灣怎能容下四五家拉麵店。更不用說在中上環的幾家二流店,應該只能坐看雲起雲落。 銅鑼灣豚王秉承中環店傳統,每天限賣200碗。單是這個噱頭就吸引了一眾粉絲,乖乖的在登龍街這小巷中排隊,為這碗豚骨拉麵俯首稱臣。新店還加入兩款Off Menu 拉麵,從前只在晚上熱鬧的登龍街,現在,因為豚王,白天也變得鬧哄哄。 吃過一次舊店,原本沒打算再訪;這次為了兩款新口味,決定找天放假到新店走一轉。 免費的,不去;不用排隊的,也不去;偏偏花一天假期,排隊兼付上真金白銀。我,就是如此犯賤。 新店座落在登龍街的正中央,風格跟中環舊店迴異。舊店裝潢帶濃厚傳統日本風味,板前坐位更能欣賞廚師煮麵之功架。新店則走摩登
不知大家對上一篇中環豚王港女文,還有沒有印象。那篇文章不單人氣高,迴響也很大。當然,迴響大都是關於那兩位港女的惡行,恍惚,大家都忘記那篇是飲食文章。都說,我寫別的好像比寫飲食還要耐看,無奈。
豚王在銅鑼灣插旗,人說,拉麵戰已到白熱化階段;我反而認為,是開到荼靡,離凋謝之期不遠矣。但看銅鑼灣鳥華和達磨晚晚門可羅雀,一風堂也不用等位,就知道一個小小銅鑼灣怎能容下四五家拉麵店。更不用說在中上環的幾家二流店,應該只能坐看雲起雲落。
銅鑼灣豚王秉承中環店傳統,每天限賣200碗。單是這個噱頭就吸引了一眾粉絲,乖乖的在登龍街這小巷中排隊,為這碗豚骨拉麵俯首稱臣。新店還加入兩款Off Menu 拉麵,從前只在晚上熱鬧的登龍街,現在,因為豚王,白天也變得鬧哄哄。
吃過一次舊店,原本沒打算再訪;這次為了兩款新口味,決定找天放假到新店走一轉。
免費的,不去;不用排隊的,也不去;偏偏花一天假期,排隊兼付上真金白銀。我,就是如此犯賤。
同樣限賣200碗,中環店還不到四點便沽清;銅鑼灣店好一點,每天大概六七點關店。是日,特意休假,下午兩點半到達新店門外,十個人以內的人龍。排隊時,細讀點菜紙,還是依舊的只有舊店四款口味:豚王、翠王、黑王和赤王。抓住路過的店員問:「是不是有元氣王和海老王?」
「有呀!直接跟店內店員說就可以。」
Off Menu果然是Off Menu!
總計HK$17X
豚王和元氣王索價都超過HK$70,一街之隔的一風堂,白丸元味才賣HK$58,兩者湯底也是以濃鮮為主,一風堂不單價格平易近人,湯底沒出現過份濃膩的問題,份量上也比較宜人(對我來說,豚王份量有點太多)。再者,像赤丸新味和味噌豚骨湯底,在基本上加上變奏,把豚骨湯底增添不同美味,絕對是成功例子。曾經說過一風堂不值得排兩個半小時,但像銅鑼灣店般,不用排隊的話,一風堂絕對是值得推介。
說到底,縱然會得罪別人也好,我的文字只會忠於我的舌頭。豚王,真的太膩,也真的過譽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