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03-02
435 瀏覽
近年本港的食肆,不斷受到租金、員工薪酬和食材價錢上漲的影響,經營上也日益困難,很多無法支持下去的單位,不是結束營業,就是改為轉手合伙。以前家人也愛去大圍積存街一間名叫「友聯」的火鍋酒家作午茶品茗,隔了一段時間再去,同一個地址已經換了招牌,變成「新明記肥牛海鮮火鍋」,不過見到招呼的阿姐還是面善,應該是從上手的下來酒家「倖存者」。其實上手經營的酒家,也有一個「生招牌」,就是邀請到當年履新的曾特首伉儷,來此品嚐晉餐一頓,並拍下硬照作招徠。正值新官上任,大家也是滿有期待,雙方也有一個所謂的蜜月期。可惜多年下來.....其政積也是有目共睹,而更大的問題,沒有人說過曾特首是一個品味高手,或者特首夫人祖家居於澳門,對吃可能還有點要求。新店的食物的款式和價錢,也是和舊店差不多,除多了一些早市優惠之外,也免了茶芥加一,不要少看這些雜費,一闊三大,幾個人頭計起上來可是數十元的差距。先來的有皮蛋瘦肉粥,粥底不算綿滑,但米粒總算煲到溶爛;所下的皮蛋和瘦肉也很足料,灑點胡椒粉略多兩份惹味,吃了一小碗已飽了近二成。盅飯分別有鳳爪排骨飯和北菇雞飯,飯粒帶點嚼頭,熱度適中,只是份量來說少了一截,不算「常滿」。醃過後的
其實上手經營的酒家,也有一個「生招牌」,就是邀請到當年履新的曾特首伉儷,來此品嚐晉餐一頓,並拍下硬照作招徠。正值新官上任,大家也是滿有期待,雙方也有一個所謂的蜜月期。可惜多年下來.....其政積也是有目共睹,而更大的問題,沒有人說過曾特首是一個品味高手,或者特首夫人祖家居於澳門,對吃可能還有點要求。
新店的食物的款式和價錢,也是和舊店差不多,除多了一些早市優惠之外,也免了茶芥加一,不要少看這些雜費,一闊三大,幾個人頭計起上來可是數十元的差距。
四個人約一百數十元的價錢,每人不過三十餘元之下,其點心四平八穩,不算過於出色,更不排除加了一點味精在內,但在家人眼中已算「收貨」。畢竟家人對食,亦沒有太刻意的追求,有時只要手頭還有點鬆動,週日下的家母,就會「疏於煮飯」;只需找到一間有冷氣而坐得舒服的地方,價廉而吃得過的地方,已是他們的基本要求。也嚐試代入食肆從業員的心態,每天於樓面走走樸樸,換來的只是「雞碎咁多」的薪酬。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