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5-05-29
8426 瀏覽
不知大家知不知道,我是一名新界原居民,而且是一名客家人。新春的習俗,我們過的新年,同一般市區的朋友有小異。至少有一樣野不太相同,平日好多人年初一會食齋,但我們家在年初一才會大魚大肉,以前小時候,要在飯檯上找半條菜也沒有。現在時代進步了,著重健康了,菜當然是有的,再者,因為方便,我們過新年的其中一個飲食習俗,也同我們稱為 "本地" 也稱 "圍頭人" 的習俗吸納了,那就是食盆菜。在此,先說一說盆菜的起源,其中一個傳說的起源,也就是我聽得最多的盆菜來源故事,就是當年宋帝昺來到新界時,當地村民見皇上駕到,當然要熱情的款待,可是在農村要找大量盛菜的器皿是有難度的,於是村民便用上日常用的大木盆,盛着村內僅有最好的食材,就成為了「盆菜」,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就是成為了香港傳統的民間美食。當年,本人母親在鳳溪中學任教時,吃過粉嶺一帶的盆菜宴,就是自家製以木盆盛載的,若我能找到當年粉嶺盆菜宴的照片,應該會幾珍貴。時代進步了,今時今日食盆菜,已經不會再用木盆,也不需要自已整,也不一定要入新界食,像我住的鄉村群,每四年搞一次的廟會,就是由盆菜專門店包辦到會服務。是次,只是我們一家人新年食盆菜,我們也從盆菜專門
現在時代進步了,著重健康了,菜當然是有的,再者,因為方便,我們過新年的其中一個飲食習俗,也同我們稱為 "本地" 也稱 "圍頭人" 的習俗吸納了,那就是食盆菜。
在此,先說一說盆菜的起源,其中一個傳說的起源,也就是我聽得最多的盆菜來源故事,就是當年宋帝昺來到新界時,當地村民見皇上駕到,當然要熱情的款待,可是在農村要找大量盛菜的器皿是有難度的,於是村民便用上日常用的大木盆,盛着村內僅有最好的食材,就成為了「盆菜」,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就是成為了香港傳統的民間美食。
當年,本人母親在鳳溪中學任教時,吃過粉嶺一帶的盆菜宴,就是自家製以木盆盛載的,若我能找到當年粉嶺盆菜宴的照片,應該會幾珍貴。
時代進步了,今時今日食盆菜,已經不會再用木盆,也不需要自已整,也不一定要入新界食,像我住的鄉村群,每四年搞一次的廟會,就是由盆菜專門店包辦到會服務。
是次,只是我們一家人新年食盆菜,我們也從盆菜專門店訂購,而這一家,就可以說是是盆菜業的 market leader,元朗的《萬里緣盆菜專門店》。
訂了三盆,兩盆是傳統的盆菜,另一盆是素食的盆菜。而我們訂的是大盆,份量絕對是十足十。而現今的盆菜用上了銻盆,再用鍚紙密封,既可以保溫,又可以防止盆菜的汁在運送的途中瀉出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