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39
11
等級4
2016-11-24 3747 瀏覽
日本拉麵近幾年在香港捲起的旋風似乎從沒有停下來,每隔一段短時間,總會新的拉麵店加入戰場,當中有本地薑、也有日本人氣過江龍連鎖店,全部標榜正宗日本地道口味之餘,亦各有特色。尤其是日本過江龍,更加來自日本不同縣市,風味各異;某間你認為是香港 No. 1 的拉麵店,其他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講起本地薑日本拉麵店,相信大部份人心目中首屈一指的應該都是開業超過六年的「豚王」,香港這股日本拉麵旋風其實某程度上也是由「豚王」帶起來。至於其他日本過江龍如「一風堂」、「麵屋武藏」、「一蘭」等等,有些是日本總店直營,有些則是海外專營權或加盟店,到底是那一種類,相信只有店舖老闆才真正知道實際情況,一般小市民根本難以知悉。無論是哪一種營運方式的日本過江龍拉麵店,始終擺脫不了連鎖店的模式,味道及賣相皆有統一規格,雖然給予客人非常專業的感覺及一份信心,但偏偏就是缺少了小店的一份溫馨及親切。這一日因為工作關係來到上水,一個幾年前曾經成為香港人茶餘飯後討論的地方及港聞的焦點:水貨客集散區。雖然近兩年因為政府的干預措施,水貨活動已經有所收斂,但上水街頭依然充滿藥房、普通話始起不絕、旅行拖喼繼續周圍轆!因利乘便,決定一訪曾經
更多
日本拉麵近幾年在香港捲起的旋風似乎從沒有停下來,每隔一段短時間,總會新的拉麵店加入戰場,當中有本地薑、也有日本人氣過江龍連鎖店,全部標榜正宗日本地道口味之餘,亦各有特色。尤其是日本過江龍,更加來自日本不同縣市,風味各異;某間你認為是香港 No. 1 的拉麵店,其他人可能會不屑一顧。

講起本地薑日本拉麵店,相信大部份人心目中首屈一指的應該都是開業超過六年的「豚王」,香港這股日本拉麵旋風其實某程度上也是由「豚王」帶起來。至於其他日本過江龍如「一風堂」、「麵屋武藏」、「一蘭」等等,有些是日本總店直營,有些則是海外專營權或加盟店,到底是那一種類,相信只有店舖老闆才真正知道實際情況,一般小市民根本難以知悉。無論是哪一種營運方式的日本過江龍拉麵店,始終擺脫不了連鎖店的模式,味道及賣相皆有統一規格,雖然給予客人非常專業的感覺及一份信心,但偏偏就是缺少了小店的一份溫馨及親切。

這一日因為工作關係來到上水,一個幾年前曾經成為香港人茶餘飯後討論的地方及港聞的焦點:水貨客集散區。雖然近兩年因為政府的干預措施,水貨活動已經有所收斂,但上水街頭依然充滿藥房、普通話始起不絕、旅行拖喼繼續周圍轆!

因利乘便,決定一訪曾經熱爆網上討論區及飲食雜誌的上水拉麵小店「麵家山下」。地址雖然報稱是在新康街,小店門口其實面向新康街及新成路之間的露天公眾休憩用地。店舖門口本來已不起眼,門前的休憩用地還聚集了大量水貨客及堆滿了各式日常生活用品水貨,花了好一會才能找到這家「麵家山下」
261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15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2012年,正值日本拉麵熱潮在香港方興未艾,一個嫁來香港的日本女子與其丈夫順著這股熱潮,膽粗粗在上水創立「麵家山下」這間拉麵小店,當年應該是上水區唯一的(甚至到現在也好像是)正宗日本拉麵店。餐牌背面就簡單介紹了「麵家山下」的創業故事,但省略了兩人的愛情故事。
67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餐牌正面當然是介紹出品,款式很少;其實,日本當地的個體經營拉麵小店往往也只有幾款拉麵及小食供客人選擇,所以並不值得奇怪,話明小店,怎可能多花款?
846 瀏覽
2 讚好
0 留言
地下舖位只僅可容納一個小小的拉麵廚房,以及一張非常窄的吧枱。翻查其他舊食評,以前這張吧枱是有幾個座位的,現在矮櫈已經消失了,枱面只堆放了一些雜物,唯獨牆壁上一張關於拉麵麵條軟硬程度的手寫説明沒有改變。
17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2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落了單,便根據門口指示走到樓上的用餐區。首先爬上一條窄窄的樓梯,牆壁上貼了幾張日本啤酒廣告,設計非常古老,也不肯定到底真的是幾十年前的海報,抑或是復古設計。
11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4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6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1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用餐區其實只是閣樓,基本上沒有任何裝修,只是隨便執拾一下地方、安置幾張枱櫈,仲要全部唔同款式;雖然安裝了分體式冷氣機,但唔係好夠涼爽 ⋯⋯ 總之,只可以用簡陋兩個字去形容。雖然小店曾經接受報章雜誌專訪,但並沒有張貼任何剪報或報道,換了是香港的其他餐廳,必定會在店舖門面及室內張貼專訪的影印本,大事宣傳。
12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叉燒拉麵($68,鹽味湯底另加 $5)的湯底呈淺啡色,芽菜、筍、葱花只是很隨便的灑入湯碗,還有幾片薄切豬腩肉日式叉燒隨意地放在麵條上面。整碗拉麵的舖陳無可否認欠缺了一種刻意經營,也及不上銅鑼灣黃金地段一眾日本過江龍拉麵名店的精心雕琢,但卻很有小店隨心而為的風味。維持一貫日式拉麵店的傳統,湯麵碗是特別訂製的,碗內邊緣有「山下」兩字。
叉燒拉麵(鹽味湯底另加 $5)
$68
82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店舖門口貼了一張已經發黃的紙張,介紹了拉麵湯底採用香港本地豬骨熬煮 10個小時以上製成。對於喜歡極度濃稠、起膠湯底口味的,應該不會鍾意這裏的稀湯底。湯底的確有濃郁豬骨味,但比起其他拉麵名店,卻似乎是稍有不如;反過來說,也許正因為不是超級濃厚,湯底不算肥膩、也沒有浮在湯面的一層油。另一方面,味道稍為清淡,沒有日本拉麵湯底偏鹹、不太合乎港人口味的情況。整體來說,這𥚃的拉麵湯底相對地較為健康。
8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4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看見紫菜有四份一浸在豬骨湯來,已經擔心紫菜會很快變軟、不再香脆,即時拿起來整塊放入口中。但紫菜質素只是一般,香脆程度麻麻哋。
5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日式叉燒外圈有一層很明顯的半肥瘦脂肪,也較其他拉麵店的叉燒薄身;每片叉燒也不是完整的一片,賣相並不太好。可能做就是這一圈豬腩肉脂肪,叉燒非常柔軟、腍滑,食落又完全沒有任何肉渣;只可惜肉味稍淡,也欠缺了表面燒焦的香氣。
50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麵條屬於幼身一類。比起其他拉麵名店,麵條質素的確稍遜一籌。鹼水味偏重;麵條也不夠爽彈,可能就是忘記要求麵條不要淥得太軟吧?但的確是過度軟腍。
3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麵家山下」找不到精緻特色的裝修、身穿統一制服的店員、熱誠貼心的招呼,偏偏卻給予客人一種完全有別於其他普通小餐廳的特別感覺:就是一種充滿家庭式經營的隨意及親切。這裡的所有員工、甚至乎是拉麵師傅,都是真真正正的一家人,處處流露出一家人分工合作、努力經營一間小店的誠意;甚至見到老闆娘兼任店員一邊走上走落招呼客人、一邊作為媽媽照顧在店內走來走去的活潑小女兒。再細心留意一下小店的營業時間為 12:00~15:00 及 18:00~21:00,很明顯只在午飯及晚飯的高峰時段才開門,目的就是為了爭取落場時間陪伴家人。拉麵的整體質素的確及不上其他拉麵名店、也沒有個人特色,但水準還算是不錯;而且,如此一間充滿誠意的小店,某程度上也反映了從前香港人打不死的精神及充滿幹勁的優點;種種原因加起來,這間小店的精神絕對值得支持,一於俾個笑臉!
10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後記: 在享受拉麵期間,隔離枱一行三人的其中一位小姐,從一坐下來到食完離開,不停𠲖𠲖哦哦:「嘩!地方咁簡陋、又冇乜招呼、碗麵又冇料,連雞蛋都冇隻,仲要賣60幾蚊一碗咁貴?呢個喺上水咋,駛乜咁貴呀!人哋「一蘭」咁出名、又喺銅鑼灣,都係 $48一碗咋!」。聽到這些說話,相信她也是外區人,但感覺很不入耳。首先,市區黃金地段很多拉麵名店平均要 $80~$100 一碗拉麵,還未計算加一服務費,價錢比「山下」貴很多;而「一蘭」也沒有可能 $48 一碗拉麵。其次,少了一隻雞蛋與這碗拉麵是否好食完全沒有關係,想食雞蛋的話可以加錢追加。第三,這間小店的誠意實在值得欣賞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6-11-16
用餐途徑
堂食
人均消費
$75 (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