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94
29
等級4
上個星期五去了九龍城打邊爐,今個禮拜日就去九龍城食晏。食午飯,九龍城的選擇並不太多,去 openrice 搜尋一下,原來九龍城區有兩間由舊建築活化改造而成的餐廳,揀了靠近九龍城區中心地帶的「大和堂咖啡店」探索兼醫肚。餐廳雖然開業已經一年有多,但適逢週日,仍然有幾組客人在門口排隊,等候安排入座。餐廳所在地是一幢戰前舊樓地舖,即是那種只有在粵語長片或者香港少數舊區才可以見到,利用兩條竪立在行人路邊緣的石柱支撐樓上懸桁的舊樓。地舖旁邊原本有一條窄窄的樓梯通往樓上,但已經封閉了。樓梯旁邊的牆上掛了一個相架,簡單介紹了餐廳創辦原由及地舖所在地的歷史;反正要排隊等位,就閱讀了整篇簡介。舊樓於1920年代建成,地舖原址為 1932 年創立的「大和堂蔘茸藥行」,隨着老中醫師鍾伯明于 1940年來港行醫,聲名遠播,「大和堂」的名號也變得響噹噹。中醫館之後由鍾伯明的兒子鍾福利接手,一直至2012年兩代中醫師過世之後,由親戚改營為藥材行,直至2017年中結業。到了2018年,餐廳老闆決定將「大和堂」活化,並保留了室內有歷史價值的部份裝修如:藥材百子櫃、鐵閘、金漆牌匾等等,繼續散發香港老情懷。店內最有歷史價值
更多
上個星期五去了九龍城打邊爐,今個禮拜日就去九龍城食晏。食午飯,九龍城的選擇並不太多,去 openrice 搜尋一下,原來九龍城區有兩間由舊建築活化改造而成的餐廳,揀了靠近九龍城區中心地帶的「大和堂咖啡店」探索兼醫肚。餐廳雖然開業已經一年有多,但適逢週日,仍然有幾組客人在門口排隊,等候安排入座。
148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餐廳所在地是一幢戰前舊樓地舖,即是那種只有在粵語長片或者香港少數舊區才可以見到,利用兩條竪立在行人路邊緣的石柱支撐樓上懸桁的舊樓。地舖旁邊原本有一條窄窄的樓梯通往樓上,但已經封閉了。樓梯旁邊的牆上掛了一個相架,簡單介紹了餐廳創辦原由及地舖所在地的歷史;反正要排隊等位,就閱讀了整篇簡介。
62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舊樓於1920年代建成,地舖原址為 1932 年創立的「大和堂蔘茸藥行」,隨着老中醫師鍾伯明于 1940年來港行醫,聲名遠播,「大和堂」的名號也變得響噹噹。中醫館之後由鍾伯明的兒子鍾福利接手,一直至2012年兩代中醫師過世之後,由親戚改營為藥材行,直至2017年中結業。到了2018年,餐廳老闆決定將「大和堂」活化,並保留了室內有歷史價值的部份裝修如:藥材百子櫃、鐵閘、金漆牌匾等等,繼續散發香港老情懷。
162 瀏覽
2 讚好
0 留言
92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40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店內最有歷史價值的裝飾品,肯定非鍾氏一族第一代中醫師鍾榮方先生的南海縣執業證書莫屬。
44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35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41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始終咖啡店由藥材行活化改造而成,廚房設備有所限制,餐牌上的食物款式選擇比較少,而且都是相對簡單、容易製作,例如:全日早餐、幾款漢堡包及意大利粉、甜品
178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195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288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297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330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430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401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370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390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426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招牌「大和堂」牛肉漢堡($138)用木托盤上菜,特別訂做的木托盤又刻上「大和堂」三個字;滲出了點點傳統。漢堡包用了法式奶油餐包,外型飽滿、脹卜卜,賣相吸引。最過癮就是炸薯條,用一個仿迷你米缸盛載,令人回想起現在已買少見少、40多年前的雜貨鋪。
招牌「大和堂」牛肉漢堡
$138
23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16 瀏覽
2 讚好
0 留言
11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漢堡包用了有機草飼牛肉,餡料還有車打芝士、焦糖洋蔥、酸青瓜及牛油生菜。漢堡牛肉大件、厚身;雖然並非穀飼牛、肉汁脂肪稍少,但牛味也相當濃郁,而且較穀飼牛健康。
11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12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16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雞蛋仔與雞($98)是 mix and match 菜式,將港式小食及美式小食共冶一爐。整底雞蛋仔的兩面皆焗至金黃、顏色平均;粒粒飽滿,外層香脆、內裏鬆軟有餡料,並非只得一個空殼的無料雞蛋仔。炸雞件味道稍差,表層唔夠脆,炸粉漿有點偏硬;雞肉亦唔夠多汁,炸得太乾、流失了肉汁。另外一個特色,就是薑汁糖漿,味道少甜、又帶點辛辣,配雞肉很特別,但配上雞蛋仔,就有點怪了。
雞蛋仔與雞
$98
32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21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21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15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小店有兩款招牌飲品,大和堂鮮奶咖啡($48)是其中之一。當然不是普通 caffe latte 這樣簡單,說穿了,就是鬼佬鴛鴦。「大和堂」定位保育咖啡店,要懷舊、又要有老香港情懷,茶餐廳文化當然不可缺少。港式鴛鴦肯定係香港茶餐廳的經典創作,大和堂鮮奶咖啡的創作靈感正是源自港式鴛鴦,但就用了鬼佬的伯爵茶溝鮮奶咖啡。將兩者比較,筆者會這樣形容:港式鴛鴦粗獷市井,茶同咖啡味道都非常搶;大和堂鮮奶咖啡矜持含蓄,茶同咖啡味道濃淡適中、似有若無。
221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30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大和堂鮮奶咖啡
$48
18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菜式出品簡單,論賣相、論味道,雖然及不上高級餐廳,但已經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再加上老闆們的保育精神及秉承老香港情懷的心意,值得支持。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等候時間
15 分鐘 (堂食)
人均消費
$150 (午餐)
慶祝紀念
聖誕節
推介美食
招牌「大和堂」牛肉漢堡
$ 138
大和堂鮮奶咖啡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