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11-21
140 瀏覽
老公從澳門工作回來,難得的不用跟澳門客戶吃飯,更可乘早班船回港,於是當晚相約在尖沙咀尋食。很久沒到過中港城了﹐除了一個繁忙的中港碼頭外,印象中似是沒什麼特色了。首先先到中港城探索,發現商場已變成各品牌的 Outlet,而平台也開設了幾家新食肆,有泰菜、西餐、咖啡店及點心。分別巡視了平台各家食肆,能挑起我們食意的是功夫點心。晚上中港城的食肆都較為清靜,主打中式點心的功夫也不例外,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可以享受到寧靜又不用高昂消費的好地點。店內的中央設有多列的木桌木椅,不知怎的讓我想起習武的木人巷,腦子在打起功夫來!我當然會選擇舒適的卡座,襯上中式小壁燈,一份鮮有泰然的閒適!餐牌設計成功夫秘笈的樣子,那我想像的木人巷似乎也不離題。打開 "秘笈",原來生滾粥、煲仔飯、湯麵、燉湯、水餃、雲吞、時菜、甜品樣樣齊全,各種 "招式" 俱備。老公想吃粥,選擇了鮑魚滑雞粥。粥底調味恰好自然,帶著輕輕的酒香及薑香,十分的討好。連皮的雞件肉質非常的細滑,疑似是新鮮雞的選材。我們不是鮑魚的愛好者,但入口即感到鮑魚絲豐富的彈性,絕不是螺片冒充鮑魚的貨色。不過粥底較稀,一碗雞粥男仕應不夠飽肚。咬開松茸鮮蝦菜苗餃,發現餡
分別巡視了平台各家食肆,能挑起我們食意的是功夫點心。
店內的中央設有多列的木桌木椅,不知怎的讓我想起習武的木人巷,腦子在打起功夫來!
打開 "秘笈",原來生滾粥、煲仔飯、湯麵、燉湯、水餃、雲吞、時菜、甜品樣樣齊全,各種 "招式" 俱備。
粥底調味恰好自然,帶著輕輕的酒香及薑香,十分的討好。連皮的雞件肉質非常的細滑,疑似是新鮮雞的選材。
我們不是鮑魚的愛好者,但入口即感到鮑魚絲豐富的彈性,絕不是螺片冒充鮑魚的貨色。不過粥底較稀,一碗雞粥男仕應不夠飽肚。
一打開被裡面的粗身蘿蔔絲吸引了,因為用手切出來的蘿蔔條,粗度充足,煮腍後仍保持豐厚口感,因此新年自家做製的蘿蔔糕也是用手切的。蘿蔔特別的用上了金華火腿一同烹調,會嚐到甘甘鹹鹹的火腿味道。
炸的餅皮沒有想像的粗硬,反而表層甘香帶脆、內裡綿綿、香氣與鬆軟度一流,是整個酥皮香麻蘿蔔餅的功夫所在。
頭頂戴上杞子的海龍皇燒賣件頭頗大,大量的蝦肉與豬肉混合,爽、香、滑盡在其中,味道十分出色。
女侍應將紫砂茶壺及茶杯端上,未趕得及表示差異,侍應已解釋那是燉湯。以茶壺盛載,恰似日本的茶壺湯,也像潮州的功夫茶。
倒出來的燉湯,顏色清澈,香氣味道均濃郁,原來茶壺內還放有湯料,海底椰、北茋、豬肉、瑤柱絲及小塊的鱷魚肉,以 $38元的售價屬於真材實料的好選擇。
近年不少有水準的點心專門店加入,令舊日品嚐中式點心只規限於酒樓的局面慢慢扭轉過來。當晚的功夫點心原來已在香港與九龍設有4家店舖,可想而知,點心店的潮流十分興盛。
初嚐功夫點心,發覺水準不俗,再者服務也細心體貼,這樣的點心食店,令客人份外的滿意。希望繼續努力,為香港的中式點心發揚光大作出貢獻,使出點心的真功夫。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