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9-01-13
643 瀏覽
最重要的先說: 地址雖說在北京道,大廈出入口卻在開在漢口道那邊。 店在大廈17樓,電梯內其中一邊的按鈕卻沒有'17',大廈管理員說用另一邊的按鈕就是了。 短短一星期去了兩趟,記得系統好像不容許短時間內兩篇食記,就合併好了。 12月18日 大抵接近假期,今明兩天中午網上訂座都滿了,幸好家人自告奮勇提早到達,walk-in尚有座位。 除了常設的Menu外,還有午間特備餐牌,考慮到時間與預算,最終在常設餐牌裡選了便當(上) 和 Mini Set (B). 留意:便當(上) 之外還有 便當(特上),Mini Set 則是小型的冷/熱烏冬配搭一個迷你飯。 此店的烏冬今年初(竟然)在新加坡見識過,麵身幼細,入口爽滑,還有點所謂「彈牙」感覺。 以前在其他地方吃冷烏冬(以至冷蕎麥麵),總是烏冬獨立擺放,然後蘸醬汁再入口。這裡的烏冬盛在碗裡,碗中有冰凍的湯,湯有陣陣薑味。 比較喜歡這種食法,一來滋味更佳,再者吃起來方便一點,從碗夾起直接入口即可。 店以稻庭為名,好吃的卻不只烏冬。燒物亦不錯,便當(上) 當中的燒豬肉與燒鯖魚,Mini Set (B)裡的牛舌,都燒得可口。 12月25日 聖誕日舊地重臨,1
地址雖說在北京道,大廈出入口卻在開在漢口道那邊。
店在大廈17樓,電梯內其中一邊的按鈕卻沒有'17',大廈管理員說用另一邊的按鈕就是了。
短短一星期去了兩趟,記得系統好像不容許短時間內兩篇食記,就合併好了。
12月18日
大抵接近假期,今明兩天中午網上訂座都滿了,幸好家人自告奮勇提早到達,walk-in尚有座位。
除了常設的Menu外,還有午間特備餐牌,考慮到時間與預算,最終在常設餐牌裡選了便當(上) 和 Mini Set (B).
留意:便當(上) 之外還有 便當(特上),Mini Set 則是小型的冷/熱烏冬配搭一個迷你飯。
此店的烏冬今年初(竟然)在新加坡見識過,麵身幼細,入口爽滑,還有點所謂「彈牙」感覺。
以前在其他地方吃冷烏冬(以至冷蕎麥麵),總是烏冬獨立擺放,然後蘸醬汁再入口。這裡的烏冬盛在碗裡,碗中有冰凍的湯,湯有陣陣薑味。
Mini Set
6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比較喜歡這種食法,一來滋味更佳,再者吃起來方便一點,從碗夾起直接入口即可。
店以稻庭為名,好吃的卻不只烏冬。燒物亦不錯,便當(上) 當中的燒豬肉與燒鯖魚,Mini Set (B)裡的牛舌,都燒得可口。
便當(上)
6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2月25日
聖誕日舊地重臨,1:30pm 抵達,空桌佔大半數,大概少了平日的上班族,又或是大家之前通宵作樂,還未起床用膳。
這次再次點了Mini Set, 人多, 把當中的冷烏冬加大了,上次配牛舌飯,今次換作山芋蓉。近日吃肉不少,想清淡一些。
家人則分別要了牛舌定食,還有燒雞扒熱烏冬。
山芋蓉還是頭一趟吃,白色糊狀,外貌不討好,入口卻清新,拌飯一流。一邊吃一邊想,某天若要來個Green Monday的時候,真可再考慮這個。嫌味道過份清淡者,可混醬油或日式芥辣,不過我還是偏愛原味。
牛舌今天有些微煙韌了,感覺還是一個禮拜前吃過的較佳。
燒牛舌定食
8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燒雞扒的皮沾上了芝麻,極其香口。平日吃雞總會去皮,今次......捨不得也,連環吃了兩塊,滋味可想而知。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