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大觀園 Micky Chan,熱愛飲食的葡萄酒及日本清酒導師,亦是飲食博客,經常遊走世界各地找尋酒食踪跡。 |
跟朋友說起去當葡萄酒比賽評審,每次都投來艷羨目光,總是被想像成葡萄美酒在手,悠閒終日的樣子。事實並非如此,他們想像的,我們都沒有!試問要在茫茫酒海挑選最佳,談何容易?!就算皇帝選妃嬪,後宮三千,也都花多眼亂,一時拿不下主意。況且葡萄酒需得親身試味,才能評得上,所以這等工作從來都是苦差。
雖說如此,友人依舊愛沉迷在他們的幻想之中。不相信不打緊,倒不如花點篇幅在這裡說明一下,看看你們還會否覺得寫意!
堆積如山的酒樣本
葡萄酒比賽真如想像般──從來不缺酒,可悲的是沒多餘時間給你慢慢品嚐。龐大如英國International Wine Challenge(IWC),一年堆積數千至過萬款葡萄酒。比賽要在三個星期內進行三輪鑑評討論:先是初步遴選,再來鑑訂優勝級別,最後金賞重審。每一天需要超過一百五十名專家,分二十多個小組埋頭苦幹完成。
單看首星期,每天也需試百多款。一天約7小時(不計算休息時間),每小時多於15款,平均每款以少於4分鐘的鑑別時間,比起街症醫生斷診還要快。還未計算重審壞掉了的葡萄酒的時間呢!
短短4分鐘之內,要分辨酒質好壞、整體的官能感受,並打分或分級;如果評審之間出現分歧,還得仔細討論。這七小時之中,你需要高度集中力,雖然中段可自行休息,但是工作從未間斷(即是休息過要追回落後的進度)。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專業評酒人員,要長期保持這種集中強度,談何容易!
不過,IWC也許只是個極端例子。可是它們收到的參賽品卻越來越多,大會除了每年四月進行鑑評之外,現也加開十一月的第二期品試,以疏導繁重的酒評負擔。可是,四月的樣品依然有增無減!
然而同樣具備相同實力的International Wine & Spirit Competition(IWSC),安排就有點不同。歷史更悠久的IWSC,著重官能與科學並行,將主觀品試與客觀分析放到葡萄酒評級之上。因此,他們是按全年計劃分開製造國家、地區或葡萄品種,然後平均分佈在年曆之上。每年底,評審們都會收到擬定日程,讓評審們挑選合適的日子及主題。
無可否認,這樣的安排來得更順暢與輕鬆,每天接觸的樣品也多維持在六十至八十款左右。不過IWSC的辦公室較偏遠,為方便評審往返,品試都集中在上午進行。因此,每款酒所花費的時間,不會比IWC鬆動,高強度集中力還是必需的!
相比之下,根據OIV(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Vine and Wine)規格要求的葡萄酒比賽,卻來得輕鬆一點。OIV提供一套完善的比賽系統與制度,限制每個評審每日的品試上限為65款。如果按IWC或IWSC的速度來計算的話,基本上下午1時左右就可完成一天的評審工作。
不過因為品試有上限,所以如果同等數量的葡萄酒,評審恐怕就要工作多幾天,或是大會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員才能辦得到。現時OIV的成員國總共有44個會員,包含大部分的主要產酒國。而由OIV監察的葡萄酒比賽就有19國,其中一直有參與的,包括有德國規模最大的Berlin Wine Trophy與在韓國大田舉行的Asia Wine Trophy。每次最少的品試都要四天,而且往往下午都會安排其他業務推廣等,評酒與研討相間,也是另一種勞累!
單論酒款,可能有些葡萄酒的狂熱分子還自覺能招架得來。下一期再同大家續說葡萄酒比賽的奇人怪事!
※上述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