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42
17
餐厅: 國金軒
资讯:

为推动全港减盐减糖新饮食文化及新生活态度,环境及生态局、降低食物中盐和糖委员会及食物环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推出了「少盐少糖食店计划」,参与食肆会提供少盐少糖选项予顾客,部份更会提供特定减盐减糖菜式。参与减盐减糖食肆会获发计划标志,以供张贴於店舖内,供顾客识别。详情可在此浏览:https://www.eeb.gov.hk/food/cn/committees/crss/restaurants.html

等级4
最近开始整理照片 按照菜式归类以后 Waiting List又变得丰富 :) 当然 也发现了一些想再Encore的食店 或多是因为各家的某些作品实在让人回味 其中包括国金轩 蛋白杏仁茶国金轩有两家分店 一家在IFC 一家在尖沙咀的Mira 没有去过IFC的 因为两次walk in都被告知要等两个小时 哈哈 当然 是我一时兴起 没有定位在先 不过这次要提的 是Mira里面的那家 服务和环境 都是Mira的好质素 上次写楼上法国餐厅看见的华丽水晶灯 就正是这边餐厅的上方灯座 亮闪闪的非常动人 而服务来说 从贴心拉座椅入座 到席间的及时问候 买单时的专业而礼貌 都是一流食府的好质素其实大多数人来国金轩 都会大力推荐主菜 尤其是这样的得奖食府 经常被提到的有:桂花糖脆鳝球 和 蜜饯叉烧皇 名菜确实美味 不过对我来说 吃大盘子的菜式时 有和大堆人一起品尝的乐趣 而有一些小件 也就是两三人同行 会难以忘怀的 这里的蛋白杏仁茶似乎很少被人提起 实在是太冷门也不够表现特色的一道结尾作品 而且 城中名气最响的 是海景轩梁师傅现场制作的那碗现磨蛋白杏仁茶 不过不是有了第一 第二的努力也会被埋没 在我的眼
更多
最近开始整理照片 按照菜式归类以后 Waiting List又变得丰富 :) 当然 也发现了一些想再Encore的食店 或多是因为各家的某些作品实在让人回味 其中包括国金轩
蛋白杏仁茶


国金轩有两家分店 一家在IFC 一家在尖沙咀的Mira 没有去过IFC的 因为两次walk in都被告知要等两个小时 哈哈 当然 是我一时兴起 没有定位在先 不过这次要提的 是Mira里面的那家

服务和环境 都是Mira的好质素 上次写楼上法国餐厅看见的华丽水晶灯 就正是这边餐厅的上方灯座 亮闪闪的非常动人 而服务来说 从贴心拉座椅入座 到席间的及时问候 买单时的专业而礼貌 都是一流食府的好质素


其实大多数人来国金轩 都会大力推荐主菜 尤其是这样的得奖食府 经常被提到的有:桂花糖脆鳝球蜜饯叉烧皇 名菜确实美味 不过对我来说 吃大盘子的菜式时 有和大堆人一起品尝的乐趣 而有一些小件 也就是两三人同行 会难以忘怀的 这里的蛋白杏仁茶似乎很少被人提起 实在是太冷门也不够表现特色的一道结尾作品 而且 城中名气最响的 是海景轩梁师傅现场制作的那碗现磨蛋白杏仁茶 不过不是有了第一 第二的努力也会被埋没 在我的眼里 有特别之处的 就是好物 即使不出名 也有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本领

说了这么多 赶紧上图来看下主角
蛋白杏仁茶(配汤圆)
蛋白杏仁茶
4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据说现煮的杏仁茶 为了让里面的蛋白条不结块 需要在倒入蛋白时 匀速的慢慢搅拌 使其形成细细的蛋白碎 从而保留杏仁露的细滑

这里的蛋白杏仁茶 看不到现场的过程 不过舀一勺起来 细细条的蛋白丝 也能清晰分辨 足以见得 这份背后的功夫也一定不简单 而入口的时候 绝对 绝对 是入口即化般的滑溜 混合着温润香甜的杏仁露 那蛋白的身影 好似稍纵即逝 一下子不见了踪影 让人捕捉不到一瞬间的温柔触感

而轻轻捞起碗底 有两颗芝麻汤圆 细心地食客可以发现 这碗杏仁茶的面层 也洒有几粒芝麻粒的 原来是为了和碗底的两枚玉珠相称 真的让人为其细节处的心思暗暗感叹

慢慢细品了两口 我是微笑着饮完这碗杏仁茶的 或许一见倾心 有时候就这么简单 因为一两处不易察觉的细节 会立刻被打动 让苛刻的舌头被深深俘虏 有人说 胃的上面才是心 这三两条蛋白丝 四五粒黑芝麻 就足以抓住我的心


用最后用徐志摩老师的一句话 来结束这篇小叙: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 不胜凉风的娇羞

因为你的温柔 让这次回忆也有了似水的温柔情怀❤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推介美食
蛋白杏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