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8-16
111 瀏覽
有近百年歷史的街頭"玉葉" 粉麵甜品大牌檔是由李氏兩夫妻一起經營,於八八年落腳於中環舊街斜路的路邊攤,這間其貌不揚的鐵皮大排檔現在已傳至第五代了,至今仍然保留早年大排檔模式,是蘊孕許多香港人記憶的溫床。這裡沒有空調設備,亦沒有舒適的雅座,卻只有一把坐地的電風扇和幾張摺叠桌和摺凳,衛生一般但風味絕佳,很多人都會慕名而來。 這裡早年只是經營甜品,賣的只有麥米粥,蕃薯糖水和杏仁糊。其後搬到這裡與丈夫原先開設的麵家結合,成為一個既有甜品,又有粉麵的大排檔。這裡除了出名的招牌豬手撈麵及牛腩撈麵外,它的海帶綠豆沙,芝麻糊也很出名,很多上班一族放工後也會外賣走。這晚和友人在上環吃完晚飯後,便捜尋一下附近的糖水鋪,看到這間甜品大排檔還沒打洋,便專程走過去吃糖水。這裡有幾張圓桌恰巧都是單獨用餐的人,看似百無聊賴的吃碗麵。我們便坐在斜坡上最高的一張桌,坐在路邊面對著那綠色的鐵皮檔,甚有七十年代的風味。本應打算只吃糖水,但看見來的人大多數是食麵,而且坐下不夠十分鐘,已有幾位客人外賣麵食,相信這裡的粉麵應該不差,便柯打一碗雲吞麵和一碗紅豆沙。老板把所有雲呑放在底,一共有五粒,然後把幼麵鋪上面,這樣便不會把麵浸
這晚和友人在上環吃完晚飯後,便捜尋一下附近的糖水鋪,看到這間甜品大排檔還沒打洋,便專程走過去吃糖水。這裡有幾張圓桌恰巧都是單獨用餐的人,看似百無聊賴的吃碗麵。我們便坐在斜坡上最高的一張桌,坐在路邊面對著那綠色的鐵皮檔,甚有七十年代的風味。
本應打算只吃糖水,但看見來的人大多數是食麵,而且坐下不夠十分鐘,已有幾位客人外賣麵食,相信這裡的粉麵應該不差,便柯打一碗雲吞麵和一碗紅豆沙。
這次選擇了一碗陳皮紅豆沙,用的是最傳統的搭配,加入陳皮的紅豆沙,稠稠沙沙的,看似普通卻有意想不到的對味,入口時有一股淡淡的陳皮香味, 吃完之後唇齒留香。最傳統的配搭,才是最耐吃的味道。清甜的紅豆沙細嚼之中帶有一點點清香的陳皮味,令人暑氣全消,坐下來稍吃甜點為這晩美食作結。
香港現在只餘很少的街邊大排檔,而且"玉葉"這裡位置一帶屬於重建區,有機會被政府遷走,前途未卜,所以要捉緊時間去光顧這裡的大排檔,不然以後可能再也看不見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