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8-05-05
49 瀏覽
個人推介指數分7.5 - 此店以全牛火鍋作招徠, 基本上除一般常見到的部位外, 有很多連名字也沒聽過的地方也能吃到, 對愛牛之人來說絶對是佳音. 其他食材也是一絲不苟的, 那怕是一棵粟米, 也是又香又甜, 粒粒分明. 侍應服務貼心, 除了會詳細介紹每一個食材的部位和味道外, 上菜的時間也嚴格有規定, 只要過了時, 就不收費, 非常有效率.是晚又是死黨的月會, 趁天氣還有點涼, 我們得把握時間來個最後邊爐, 而這次金盆邊爐當然不能馬虎, 友人提意到一所專門吃牛的火鍋店, 好好享受一番, 而且能增長我們狹小的見識.先說環境, 這裡地方濶大, 空間充足, 不像平日火鍋放題的餐廳般連轉身的位置也欠奉. 筆者最喜歡的是其牆上的壁畫, 記錄了元朗的特色, 很有親切感. 而枱邊還有不少那些年的玩具供應, 好讓有小朋友的父母能有些自由的空間.未選定要吃牛那個部位時, 可先參考牛牛不同部位的名稱, 和看看在點菜平板內的描述. 什麼牛朴肉, 尾龍, 三花腱, 不要說未曾吃過, 基本上連聽也沒聽過, 所以除了細閱平板的資料外, 最好也是詢問其服務員. 以上的 牛牛地圖還顯示了最佳的烹煮時間. 畢竟要時間控制
是晚又是死黨的月會, 趁天氣還有點涼, 我們得把握時間來個最後邊爐, 而這次金盆邊爐當然不能馬虎, 友人提意到一所專門吃牛的火鍋店, 好好享受一番, 而且能增長我們狹小的見識.
未選定要吃牛那個部位時, 可先參考牛牛不同部位的名稱, 和看看在點菜平板內的描述. 什麼牛朴肉, 尾龍, 三花腱, 不要說未曾吃過, 基本上連聽也沒聽過, 所以除了細閱平板的資料外, 最好也是詢問其服務員. 以上的 牛牛地圖還顯示了最佳的烹煮時間. 畢竟要時間控制是吃牛的基本條件, 時間過火了, 口感和味道會大打折扣.
還有要食出牛的味道, 筆者認為 湯底越是簡單越好, 我們選了最普通的豬骨清湯, 這樣才能吃到食材的原味滋味.
廢話少說了, 以下是牛之晒冷
滑尾龍 - 位置在牛後腿外側, 脂肪比例較少, 但肉味很濃, 沾上雞蛋能夠讓其更滑口, 浸泡十數秒左右肉質變白, (加上蛋白), 口感如吃有重牛味的雞腿肉, 感覺很特別.
羽衣甘藍- 名字很美, 很少在火鍋裡出現, 沒有像皇帝菜等霸道的味道, 卻有着清脆的口感,微甘的味道.
油麥菜, 粟米和烏冬 - 簡單的食材也能顯出功架,油麥菜清甜爽脆, 能消膩解油 粟米清甜, 粒粒分明. 烏冬不用泡太久, 彈牙爽口, 伴以店內秘牛汁來吃更佳.
最後來柸甜吃金菊玉凍冰 - 菊花有清熱降火之效, 把其調製成果凍, 帶點微甜, 正好中和火鍋的肉膩, 讓口腔得以refresh.
整体來說, 每碟食材價錢合理, 份量雖不能說很多但足夠, 比起不少看似知名的火鍋店價錢已平了不少, 客人基本上不用心痛埋單時會有驚嚇. 加上能一次過品嚐牛之不同部位, 也感受其確有不同的特色, 見識也增長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