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1-16
426 瀏覽
今年冬天好像特別冷 (其實去年也好像是這麼冷...), 所以一說起吃, 便會想到吃個熱辣辣的羊腩煲, 打邊爐, 或是近年比較流行的雞煲. 不過我想大家身邊總會有幾位朋友特別喜歡背道而馳, 例如夏天會走去打邊爐, 或是像現在那麼冷的天氣就會走去食雪糕, 吃冰品, 實行用反行動來對抗嚴寒.這天晚上只有10度左右, 來到晚飯時間, 當宅女正在盤算著吃什麼來暖暖身子時, 大爺一句: 壽司!] 完全地被打亂了算盤. 不過想起來也很久沒吃壽司刺身了, 所以便就就他一起去了附近這家峰壽司魚屋.還記得最初銅鑼灣的峰壽司剛開業時, 好評如潮, 每天門口總是聚集了大堆等位的食客. 當年宅女住得近, 不時也會光顧, 當中的珍寶帶子跟蟹腳印象尤其深刻. 不過數年前搬家後巳沒多再光顧了, 而前陣子白沙道的峰壽司也結業了, 銅鑼灣就剩下這家有加賣吞拿魚和其他定食套餐的魚屋分店.我們晚上8時多左右來到不用等位便馬上可以入座, 侍應帶了我倆坐在壽司BAR枱. 眼看這裡地方又不算十分大, BAR枱大約能容納8-10人左右, 其餘多是二人或四人座位. 魚屋再沒有迴轉壽司帶, 換來的是一本餐牌, 一疊落單紙讓食客自行填寫.
這天晚上只有10度左右, 來到晚飯時間, 當宅女正在盤算著吃什麼來暖暖身子時, 大爺一句: [我要食壽司!] 完全地被打亂了算盤. 不過想起來也很久沒吃壽司刺身了, 所以便就就他一起去了附近這家峰壽司魚屋.
我們晚上8時多左右來到不用等位便馬上可以入座, 侍應帶了我倆坐在壽司BAR枱. 眼看這裡地方又不算十分大, BAR枱大約能容納8-10人左右, 其餘多是二人或四人座位. 魚屋再沒有迴轉壽司帶, 換來的是一本餐牌, 一疊落單紙讓食客自行填寫. 不像板長那樣把壽司名字全印在紙上, 反之要食客自己寫上食物編號. 其實有好有不好, 好的當然是環保一點, 不用印那麼多紙, 但不好的是大家要一邊對編號一邊寫, 但有些人總會覺得很麻煩的. 不過我想其實如有需要, 侍應也會代勞落單的, 因為後來宅女追加1,2碟也不用再填紙, 只口頭跟侍應說就可以了.
挪威三文魚 (HKD$7/件), 千尋海老 (HKD$12/件), 海螺 (HKD$9/件), 厚肉帶子 (HKD$26/件)
厚肉帶子是我來這裡最期待吃到的, 標名是北海道產的, 上來的帶子肉質果然十分厚, 未知是否心理作用, 感覺件頭比以前較為細隻了, 不過當然比我在板X板X所吃到的巳算是很肥美的了. 入口很滑肉質軟棉, 肉質厚吃起來有實在感, 也帶點甜美的感覺. 其實宅女一向不敢說香港連鎖店的壽司刺身有幾新鮮, 因為除非是即撈即吃, 否則上岸再到餐廳再到食客口中, 其實巳不能說是新鮮了, 但當然總也不能下下即撈即吃, 所以以連鎖壽司店來說, 這裡的質素巳算是不錯.
魚背 (HKD$14/件) + 長腳蟹 (HKD$18/件)
海膽 (HKD$18/件)
火灸盛 (HKD$32/3件)
三文魚子 (HKD$18/件)
牛油果甜蝦沙律 (HKD$22)
最後還點多了幾件壽司, 加上每人一罐啤酒, 加一後盛惠HKD$4XX.
感覺價格比板系店貴一點, 但某些款式的質素的確比前者來得有水準 (除了那個沙律)
不過未知是否假日人多, 店員人手都不算足而且大多都木口木面, 說不上很有禮貌但仍會說句多謝. 反而比較有禮的是一眾在壽司BAR枱前的師傅.
如果晚上想吃壽司BUDGET不想超過500元的話可以考慮這家的, 感覺比板系店好, 但當然如果對吃壽司刺身有些要求的就不要考慮連鎖店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