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17
10
等級4
462
0
2017-10-01 1160 瀏覽
初次接觸牛沙瓜這個名字,是做節目《飲食男女》時,因訪問中環水記而第一次聽到,但始終沒有品嚐過。香港牛雜檔越來越少,除因為現代人富裕了食物選擇多了,前期煩複的處理工序也令不少食肆捨難取易。看着貼上牆上的雜誌訪問,原來這潮州家庭式牛雜手藝已傳到第三代。老虎岩(第六座)是爺爺初開店的地方,位於樂富,一聽名字已充滿本土屋村仔情懷。牛沙瓜其實是牛四個胃中最小那一個,有別於平時比較多吃到的金錢肚、牛柏葉,牛沙瓜體積少很多,約一個葫蘆大小,所以來貨很少,無論水記還是這裡都是每日限定10碗以下,非常稀有。牛沙瓜外型像帶有大大群邊的牛肚,群邊位置是深灰色,肚是帶粉紅的白色。整體內藏獨有香味較一般牛肚更濃烈,群邊位置質感帶粉,而肚的位置爽口彈牙,充滿脂香,雙重口感,一次滿足兩個願望。雖則罕有,但並沒有開大殺價,$35一碗,與其他牛腩牛雜同價,老饕至愛。大家都知道牛雜跟辣油是絕配,這裡的自家秘製辣椒油更是絕中之絕,八分香二分辣,開胃提味之餘,怕內臟味的朋友也能藉此減一減內臟味。另外也試了鹵水牛腸,外型像切成一圈圈的燒汁魷魚筒一樣,外層鹵水深色,內裡雪白,肥美彈牙。
更多
初次接觸牛沙瓜這個名字,是做節目《飲食男女》時,因訪問中環水記而第一次聽到,但始終沒有品嚐過。

香港牛雜檔越來越少,除因為現代人富裕了食物選擇多了,前期煩複的處理工序也令不少食肆捨難取易。

看着貼上牆上的雜誌訪問,原來這潮州家庭式牛雜手藝已傳到第三代。老虎岩(第六座)是爺爺初開店的地方,位於樂富,一聽名字已充滿本土屋村仔情懷。

4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牛沙瓜其實是牛四個胃中最小那一個,有別於平時比較多吃到的金錢肚、牛柏葉,牛沙瓜體積少很多,約一個葫蘆大小,所以來貨很少,無論水記還是這裡都是每日限定10碗以下,非常稀有。牛沙瓜外型像帶有大大群邊的牛肚,群邊位置是深灰色,肚是帶粉紅的白色。整體內藏獨有香味較一般牛肚更濃烈,群邊位置質感帶粉,而肚的位置爽口彈牙,充滿脂香,雙重口感,一次滿足兩個願望。雖則罕有,但並沒有開大殺價,$35一碗,與其他牛腩牛雜同價,老饕至愛。

大家都知道牛雜跟辣油是絕配,這裡的自家秘製辣椒油更是絕中之絕,八分香二分辣,開胃提味之餘,怕內臟味的朋友也能藉此減一減內臟味。

另外也試了鹵水牛腸,外型像切成一圈圈的燒汁魷魚筒一樣,外層鹵水深色,內裡雪白,肥美彈牙。

3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7-09-30
用餐途徑
堂食
用餐時段
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