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01-14
32 瀏覽
有三個月都沒有寫食評了-_-,實在欠下很多食評債哈哈。剛考完試,昨天本想先開始補回半年前拖下來的一些食評,可今天三人行的掃街之旅回來後令我急不及待想先寫這個,就讓今天的食評插一插隊吧!昨晚心血來潮call for一個掃街行,約了兩個志同道合的為食妹一起去搵食。老實說在香港我還是第一次掃街,當然要做足功課,在openrice找了一晚整理了一張list。誰知「臨尾香」,我忘了check開店時間-_-,11點多便開始搵食的我們發現很多店都還沒開(包括近來很hit的五代同糖),輾轉12時多來到K11,等到12:30便看著它開店了。其實久仰老佛爺的大名,終於有機會來朝聖了。做過功課,我們點了三個都很有名的甜點:Crème Brulee、Craquelin Au Chocolat和Mille Feuilles。Crème Brulee ($40)友人提議來這店就是慕Crème Brulee的名而來,看它在櫃中平平無奇的布丁樣子一個,order後店員拿去燒焦糖面再端上來,整個甜品頓時改頭換面。焦糖面不會燒得過火,是微深楬色,一點焦了的黑色也沒有。用匙子輕輕敲一下便碎,顯得焦糖層是非常薄而脆的。一敲碎
昨晚心血來潮call for一個掃街行,約了兩個志同道合的為食妹一起去搵食。老實說在香港我還是第一次掃街,當然要做足功課,在openrice找了一晚整理了一張list。誰知「臨尾香」,我忘了check開店時間-_-,11點多便開始搵食的我們發現很多店都還沒開(包括近來很hit的五代同糖),輾轉12時多來到K11,等到12:30便看著它開店了。
其實久仰老佛爺的大名,終於有機會來朝聖了。做過功課,我們點了三個都很有名的甜點:Crème Brulee、Craquelin Au Chocolat和Mille Feuilles。
友人提議來這店就是慕Crème Brulee的名而來,看它在櫃中平平無奇的布丁樣子一個,order後店員拿去燒焦糖面再端上來,整個甜品頓時改頭換面。焦糖面不會燒得過火,是微深楬色,一點焦了的黑色也沒有。用匙子輕輕敲一下便碎,顯得焦糖層是非常薄而脆的。一敲碎了面層便露出軟滑的燉蛋。這裡的燉蛋比較軟身和水汪汪,滑溜非常,連用匙盛一盛也會殘留一些蛋漿於匙內。吃下去,蛋味不重,反而奶味更甚,怪不得這麼滑溜了,還有淡淡的vanilla香,可見底部都有不少黑色的vanilla籽。口感真的還蠻入口即溶的,跟頂部那脆身的焦糖層成了對比。焦糖層和燉蛋的味道都很夾,整體上是不錯的。
Craquelin Au Chocolat ($40)
結實得要用叉的側邊慢慢地切下去才分得開,巧克力的用料果然十足。上層是軟滑的巧克力,下層則是巧克力味的脆餅,口感的對比比Crème Brulee的更鮮明。味道方面,不是普通只賣甜的milk chocolate,有很輕微的苦味,但是很容易入口得,非常濃郁的巧克力味道,除了「足料」我都找不到其他形容詞形容了,甚至會令人多吃幾口會有點膩的感覺。
Mille Feuilles ($40)
三款甜品之中我最喜歡的是這個了。縱使幾經辛苦才能用刀叉把它分成三份,我也不敢再將它細分了,直接方我那份在匙上盛著,然後用口咬吧。酥皮用的牛油適量,使得整個酥皮能夠分開很多層薄片,酥脆之餘也很有牛油香味。雖然跟吉士夾在一起,但不會因為吉士的濕度而令酥皮變軟,仍然是非常脆口的。吉士味道很好,甜和滑不在話下,連那種淡淡的清香也很細膩地做到,質感也夠結實也夠creamy,吃上口就是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不過哩,還是覺得$40一件手掌那麼長的甜點是太貴了,總不能常常來朝聖-_-。而且味道再好,畢竟也只是巧克力味、vanilla味,可能坊間數元一塊的,味道的差距也沒有價錢的差距那麼大。倒還是當買件有名的藝術品吧,賣相精緻使其與別不同也是真的,在外表花上很多心思,也就是法國菜的其中之一個特色,總會使人看到後很有衝動去吃。未必會再來了,朝聖過一次也見識過鎮店之寶也很足夠,物以罕為貴。
下一站:豪大大雞排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