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8-25
706 瀏覽
在大埔食麵,好多人都只會想起幾家出名,完全地老字號的魚蛋粉店。想食雲吞麵,在我的腦海裡,只有街市的《平記》,從前,平記的竹壓麵,馳名港九新界,小時候看見老闆在街市的麵檔前,坐在大竹竿上,不斷的壓,做出一餅又一餅的廣東幼麵,小時候的我,食雲吞麵,都指定《平記》。時代是不斷進步的,不進步,就會被後浪推過及淹沒。2004年回流香港工作,那時候早已聽聞大明里的和暢麵家是一家可以叫做頂瓜瓜的麵店,可是當年的我,向來只知《平記》,而《和暢》,我從來沒有對他問津。後來,《和暢》結業了,後知後覺的我有點兒後悔為何不早去一試。直至有網友通知,大埔寶湖花園有一間叫《暢和》的麵店,推介我去一試,而在這一個星期六的中午,我決定來了。也找到了。《暢和》,一看見名字已經會令人一想,《暢和》同《和暢》有沒有關係呢? 網友推介時已經說過,《暢和》的小師父,是《和暢》師父的徒弟。我到了店,看了牆上大字報的介紹,得知徒兒盡得師父真傳竹壓麵的功夫,而且新店亦由師父客席做監製。可以說是水準食舊。而且,看見細小的店,要把檯開到商場的走廊外,可見得到其受歡迎的程度。吃什麼,最簡單都是要往牆上看,看了一會,也想了一會,覺得醉雞會是
時代是不斷進步的,不進步,就會被後浪推過及淹沒。2004年回流香港工作,那時候早已聽聞大明里的和暢麵家是一家可以叫做頂瓜瓜的麵店,可是當年的我,向來只知《平記》,而《和暢》,我從來沒有對他問津。
後來,《和暢》結業了,後知後覺的我有點兒後悔為何不早去一試。直至有網友通知,大埔寶湖花園有一間叫《暢和》的麵店,推介我去一試,而在這一個星期六的中午,我決定來了。也找到了。
吃什麼,最簡單都是要往牆上看,看了一會,也想了一會,覺得醉雞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一次到訪,我食用的,就是醉雞加雲吞麵。
看見鄰檯的醉雞肶,當時的我認為是他們是加錢才有這樣的服務,到我的醉雞出現了,來的也是一隻肶,另一檯也驚訝的大叫,說給是雞肶。我們得到的,是花鵰醉雞肶。
醉雞肶,入口的酒香味,十分之濃郁,肉香肉厚,入口的嫩滑得非常,很難去找另一家的醉雞肶來作比較,因為我吃過的,都是雞件較多。
食竹壓麵的最高享受,一定要點上幼麵。不是說粗麵不好,而是要感受一下廣東蛋麵的既煙韌又爽口而咬落香脆的感覺,一定是幼麵才能夠滿足這一個咀嚼享受。《暢和》的麵,也可以說是《和暢》的麵,爽脆煙韌,有梘水的味道但不濃,剛剛好的梘水味是香的,單是這一吃,我已經可以決定,日後我要回來大埔吃雲吞麵,我會來《暢和》。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