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5-11-13
23 瀏覽
是舊同學的聚會,連太座也要出動。既要幫人洗塵,同一時間幫另外一人餞行。一行十二人,在中環要找有水準的中菜,實在是易如反掌,隨口也可說出幾個選擇。在云云選擇中,走的那個選了這裡,因為佢鍾意食元蹄,咁就佢話事。十四人,坐滿了一張大檯。在這裡也是同樓下校友會一樣,不用看菜單都可以點菜的了。冷盤要了三個雙併,分別是馬蘭頭併海哲、肴肉併醉雞及脆鱔併薦魚。熱盤五個,分別是糖醋排骨、樟茶鴨、椒鹽元蹄、年糕炒蟹及奶油津白。點心當然是例牌的小籠包、窩貼、生煎包及必叫的~家常餅。冷盤方面,不算很差,是一貫水準。如醉雞仍是酒味太重,最好吃的要算是脆鱔,幾香甜,脆脆地,雖然吃不要任何黃鱔的味道,但作為下酒小吃,也是相當不錯的;熱盤方面,仍舊是椒鹽元蹄﹝如圖示﹞最掂,這裡的椒鹽元蹄,乾身,沒有坊間的元蹄蓋著一層可怖的茨汁。外層乾脆,裡面仍保持濕潤,個人而言,覺得幾美味。可惜元蹄不夠肥美,肥肉跟廋肉比例只2比8,至少做到4比6 才吃得過癮!伴碟有大量的炸川椒葉,吃落香口,帶著其獨特的點點苦味,加上下了點糖去炒,有點甜甜的,一大堆川椒葉給我掃了一大半。要餞行的朋友也盛讚這個元蹄好味,仍然是來這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
十四人,坐滿了一張大檯。在這裡也是同樓下校友會一樣,不用看菜單都可以點菜的了。冷盤要了三個雙併,分別是馬蘭頭併海哲、肴肉併醉雞及脆鱔併薦魚。熱盤五個,分別是糖醋排骨、樟茶鴨、椒鹽元蹄、年糕炒蟹及奶油津白。點心當然是例牌的小籠包、窩貼、生煎包及必叫的~家常餅。
冷盤方面,不算很差,是一貫水準。如醉雞仍是酒味太重,最好吃的要算是脆鱔,幾香甜,脆脆地,雖然吃不要任何黃鱔的味道,但作為下酒小吃,也是相當不錯的;
熱盤方面,仍舊是椒鹽元蹄﹝如圖示﹞最掂,這裡的椒鹽元蹄,乾身,沒有坊間的元蹄蓋著一層可怖的茨汁。外層乾脆,裡面仍保持濕潤,個人而言,覺得幾美味。可惜元蹄不夠肥美,肥肉跟廋肉比例只2比8,至少做到4比6 才吃得過癮!伴碟有大量的炸川椒葉,吃落香口,帶著其獨特的點點苦味,加上下了點糖去炒,有點甜甜的,一大堆川椒葉給我掃了一大半。要餞行的朋友也盛讚這個元蹄好味,仍然是來這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菜色,濃油膩醬,當然不太清新,水準也是可以接受的。
點心方面,最受歡迎的當然是家常餅,煎得底面略脆,不油,裡面有蔥而外面有芝麻,倍添香口。不過現在的家常餅是薄版,以前的是厚一點的,叫了一個,不一會已報銷,結果要再叫一個至夠喉。
甜品是每人一個高力豆沙,原本想叫拔絲蘋果但已沒有人吃得下了。高力豆沙熱辣辣的,豆沙餡香甜,都有水準。
連啤酒汽水,埋單二千二百幾,每人計也不到二百,吃得飽飽,都算是一班人聚會的好地方。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