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19
7
餐廳: 豚王 (V Point)
資訊:

為鼓勵食肆透過提供食物份量選擇和採取減少廚餘措施,與顧客共同從源頭減少廚餘,環境保護署推出了「咪嘥嘢食店」計劃,參與食肆如符合評核準則將獲「咪嘥嘢食店」認可資格和獲發「咪嘥嘢食店」的標誌及標貼,以供張貼於店舖內和宣傳,供顧客識別。此計劃全年均接受申請,申請費用全免。

詳情可瀏覽: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k/zh-hk/waste-reduction-programme/food-wise-hong-kong-campaign

等級4
2017-11-25 1052 瀏覽
講起日本拉麵,以筆者認知,最早在香港出現的正宗日本拉麵店都是由日本人引入香港,當中的表表者首推創立於 1984年的「麵屋一平安」及 1987 年的「橫綱」,更難得的是這兩間本地薑拉麵店直到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真厲害。只不過,當年的日本拉麵始終未能在香港形成一股旋風,直到 1996年一名香港商人從日本九州引入「味千拉麵」,即使只是以專營權經營,由於出色的廣告宣傳、加上極速礦張,很快就形成一股潮流,當年可以說是壟斷了香港的日本拉麵市場。但隨着分店越開越多,接着就被報章踢爆標榜的新鮮豬骨熬煮湯底原來只是中央廠房生產的濃縮精華開水;加上陸陸續續有其他用心經營的個體小店加入市場,「味千」逐漸降格為一間非常本地化的連鎖集團日式拉麵店,人氣不再。但這股日本拉麵旋風在香港已經逐步形成,不停有新的個體小店加入市場,但也不停有小店相繼結業。直到 2010年,日式拉麵在香港的發展邁進了新的里程碑。當年,「豚王」在中環蘭桂坊和安里開店,迅即引起全城熱話。雖然位置吊腳,而且只是一間有幾個吧枱座位、有點似日本屋台的小地舖;但竟然吸引了各路人馬在中午開始營業之前的一個小時就排隊等食麵,後期甚至要在行人路擺兩三張小木枱
更多
講起日本拉麵,以筆者認知,最早在香港出現的正宗日本拉麵店都是由日本人引入香港,當中的表表者首推創立於 1984年的「麵屋一平安」及 1987 年的「橫綱」,更難得的是這兩間本地薑拉麵店直到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真厲害。只不過,當年的日本拉麵始終未能在香港形成一股旋風,直到 1996年一名香港商人從日本九州引入「味千拉麵」,即使只是以專營權經營,由於出色的廣告宣傳、加上極速礦張,很快就形成一股潮流,當年可以說是壟斷了香港的日本拉麵市場。但隨着分店越開越多,接着就被報章踢爆標榜的新鮮豬骨熬煮湯底原來只是中央廠房生產的濃縮精華開水;加上陸陸續續有其他用心經營的個體小店加入市場,「味千」逐漸降格為一間非常本地化的連鎖集團日式拉麵店,人氣不再。但這股日本拉麵旋風在香港已經逐步形成,不停有新的個體小店加入市場,但也不停有小店相繼結業。直到 2010年,日式拉麵在香港的發展邁進了新的里程碑。當年,「豚王」在中環蘭桂坊和安里開店,迅即引起全城熱話。

95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雖然位置吊腳,而且只是一間有幾個吧枱座位、有點似日本屋台的小地舖;但竟然吸引了各路人馬在中午開始營業之前的一個小時就排隊等食麵,後期甚至要在行人路擺兩三張小木枱以疏導人流,最初期也高姿態地宣佈每日限賣300碗拉麵,因為湯底真真正正在店舖內每日新鮮熬煮,湯底用完就一定要關舖。之後,日式拉麵在香港的戰幔也正式展開了,差不多每年都有源自日本的拉麵店進入香港市埸;到底是真真正正日本總壇的海外分店,抑或是只擁有專利經營權、並非日本總店直屬監察及控制質素?實在不清楚內裏乾坤。當中有成功插旗並且積極擴張市場佔有率的成功例子,如:與「美心集團」合作經營的「一風堂」、自家營運的「一蘭」;也有鎩羽而歸的「一幸舍」、口碑一般的「梅光軒」;當然還有其他拉麵店,不能盡錄。
10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想當年「豚王」在中環老店(現已搬遷)的年代,也曾經是排隊人潮中的一份子,只是當年並非 OpenRice 的積極參與分子,沒有記下食評,之後數次光顅其他分店,也因為時間匆匆而沒有拍照;直到今日決定「的起心肝」寫下這篇「豚王」食評。「豚王」銅鑼灣分店一直屹立在登龍街,只不過從舊舖搬到了現時面積更大、位置更佳的新舖;位於新建成的商業大廈地舖,擁有落地大玻璃,所有行人只要踏入登龍街,就一定會見到這間分店。雖然登龍街有五六間日式拉麵店,形成一個拉麵戰場,只不過鄰舖竟然就是名氣最大的《米芝蓮。東京》一星拉麵店「蔦」,相信對雙方都構成一定壓力。
3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2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電動趟門打開,已經見到座無虛席。右手面就是靠街落地玻璃,左手面就是拉麵廚房,正前方盡頭處只有一個簡單的格仔層架裝飾,上面擺設了一個個拉麵碗。雖然裝修非常簡約,但這正是日式拉麵店的風格;勝在樓底非常高,加上陽光從通高的落地玻璃照射入來,並不覺得室內空間擠迫,甚至覺得寛敞,比其他拉麵店優勝。
2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5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每張枱都有幾套調味品,平均每三至四個客人共享一套,包括辣椒粉、芝麻磨及蘋果醋。蘋果醋並不是現成貨,而是將切片蘋果放入白醋自家浸制,幾有誠意。
2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用木蓋蓋著的小甖是自家醃漬的辣芽菜,任客人隨意享用,也是日本拉麵店的傳統。芽菜辣度輕㣲,夠爽脆;作為免費的開胃前菜小吃,相當不錯。
4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餐牌比當年精美了,但款式沒有任何改變,仍然是創店時候的四個口味:「豚王」($89)「黑王」($96)「赤王」($96) 「翠王」($96),還有當年開業後一段短時間才增加的「限定王」。分別當然有,就是價錢的變化,「豚王」由當年的 HK$68 變成今日的 HK$89。本來想試試「限定王」,但店員竟然話今日沒有「限定王」,只好揀最經典的豚王($89)。印像中,拉麵選單與當年的選項沒有大改變,最大分別應該係豚肉(有腩肉及肩肉選擇)及野菜(可以揀葱或椰菜)。
22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8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0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212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豚王($89)仍然是老樣子,白湯㡳、椰菜及木耳絲,沒有不喜愛的醃酸筍。眼望已知湯底濃稠,浮在表面的油脂不算太多,很啱胃口。
豚王
$89
2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豚骨湯賣相對板,奶白色中帶微啡,非常標準的豚骨濃湯顏色。啖一口湯,溫度夠盪熱,豚骨味道夠濃郁,正!濃稠度很啱口味,不是稠至糊口、也不是稀如湯水,入口有點起沙,吞下後剛好留有少少黏著舌頭的質感,不會有那種飽飽滯滯、黏著口腔的感覺。落單時要求「少醬油」,味道較淡口,但其實都夠味了,因為日式拉麵湯底一般較重口味、偏鹹;不過,其實從未試過豚王「多醬油」到底如何,因為驚鹹,可能下次要試試以作比較。
2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兩款自家製作麵條:幼麵及扁平麵,選了鍾情的幼麵。麵條的柔韌性處理得夠好,掛湯能力強,濃湯強化了麵條的味道。落單時麵條軟硬度選了「硬」,質感夠實淨、咬落有適當的嚼勁,當然有别於廣東全蛋麵條的綿靱、彈牙,但最重要完全沒有那陣嗆喉的鹼水味。整體來說,很鍾意麵條的質素。
3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豚肉揀了肩肉,因為擔心腩肉的五花脂肪處理得不好或肉質有渣。只有兩片薄薄的豚肩肉,每片皆夾有少少豚肉脂肪及爽口的膠原根膜,咬落肉質結實中帶軟腍、又有一點爽口,硬要找個比較,可以説是豬頸肉及豬手上面的少量爽肉的混合體,但肩肉又較柔軟。覺得比起傳統日式叉燒好吃。
2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很少食日式拉麵可以將豚骨湯一飲而盡,因為覺得偏鹹,「豚王」是少數、甚至唯一的日式拉麵店。
2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日本產半熟蛋($17)先用一個字形容,貴!比「一蘭」「蔦」還要貴少少!起初以為半熟玉子應該是剖開兩半,但店員回應不會這樣處理,因為蛋黃流心,切開的話會唔好睇。起初唔係好信 ⋯⋯
日本產半熟蛋
$17
2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自己用筷子叉開,原來真的是個非常流心的蛋黃,呈現極度濃稠的液體狀態。以前食開的拉麵店玉子的蛋黃雖然都算流心,但比較接近固體,所以拉麵師傅會代為剖開兩半;但這一隻玉子真的不行,否則送上來時,蛋黃已經完全流出來了。一口咬落去,充滿蛋黃香味;蛋白雖然唔算好深色,但仍然夠入味、甚至滲入蛋黃,品嚐到醬油的鹹香。這隻玉子可以說是曾經食過的日式拉麵店中最出色的玉子。
日本產半熟蛋
$17
3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黑王($96)香港市面部份拉麵店也有類似的黑色湯底拉麵,味道主要是黑蒜提煉而成的黑油;「豚王」則在基礎豚骨濃湯內加入了秘製黑蒜油及蔬菜,整碗黑王完成之後再放上一團用墨魚汁、肉碎、黑油秘製而成制成的黑醬。湯底外觀較豚王的白湯㡳更濃稠 ⋯⋯ 但其實黑黝黝不太好睇。味道理論上應該較豚王更加香濃,但這碗黑王卻是家人所選,一啖湯都沒有機會品嚐,不能驗證。
黑王
$96
2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每一次去「豚王」都不會失望而回,幾間分店的質素都能夠保持一致而且穩定,個人口味認為比起很多過江龍更勝一籌。由於不是拉麵狂,仍然未試過香港的「一蘭」「蔦」,但若果只以本地薑日式拉麵店論英雄,「豚王」仍然是王者。
3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7-11-18
等候時間
10 分鐘 (堂食)
人均消費
$100 (午餐)
推介美食
日本產半熟蛋
$ 17
日本產半熟蛋
$ 17
豚王
$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