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諗過我哋有一日會無魚食?對於香港人嚟講,食魚食海鮮好似係一件好平常嘅事。但其實我地食開嘅魚,而家漸漸咁喺大海消失。根據2015年嘅統計,海洋入面魚嘅數量,得返1950年估計嘅30%,再係咁落去,我哋就無機會再食到真正嘅野生活魚。
黎志邦同黎志棠兩兄弟自幼就同漁民一齊長大,佢哋花咗十年時間寫《從前有個香港仔》,書中主要講香港漁業嘅變遷同面對嘅挑戰。佢哋話以前香港嘅漁業喺世界上係數一數二,但中國改革開放後,漁業競爭變大,同時都造成過度捕獲嘅問題。好多以前好普遍嘅魚類如大眼雞、木棉、紅衫同馬友,而家已經所淨無幾,價錢都越來越貴。
近年就有人提倡環保海鮮,環保海鮮即係指以對海洋帶來最少傷害方式捕撈或者養殖得來嘅海產,兩兄弟都話其實佢哋都贊成環保海鮮,野生海鮮雖然特別好味,但同時亦都要為生態環境著想。如果真係想食海鮮的話,可以跟世界自然基金會建議嚟食,如喺室內水池養殖嘅龍躉、澳洲東星斑、龍蝦、鮑魚同蠔等。盡量避免食馬頭、黃花魚、瀨尿蝦同紅花蟹等。同時亦都要了解清楚海鮮來源,因為有時候養殖嘅海鮮不一定代表環保,因為可能會喺養殖過程中對海洋生態造成影響。如養殖芝麻斑同紅斑,會喺養殖過程中加入化學品,污染海洋。
環保海鮮味道可能同野生有差異,有時候養殖嘅魚會喺魚池到養,而魚池底部會積聚污泥,所以可能會帶有泥土味。哥哥黎志棠就話,其實改變一下烹調方法,環保海鮮都可以好好味。就以室內水池養殖嘅香港龍躉為例,而家香港野生龍躉已經買少見少,所以我哋而家食到嘅多數都係養殖嘅,佢就話如果以欖角嚟蒸的話,就會去除養殖龍躉果嗰味道啦!
不過環保海鮮對於香港人可能嚟講仲未好熟悉,而且其實仲未有好多地方有環保海鮮賣,就算有都係一啲外國超級市場,價格通常都較高。而餐廳方面都係得一啲西餐廳支持。黎志邦就話其實要慢慢嚟,就好似魚翅咁,以前啲人去親喜宴都慣咗有翅食,但自從宣傳得多後,呢幾年唔食翅嘅風氣已經漸漸流行。佢話想多啲人食環保海鮮,需要政府、漁業界同商界配合,同時香港人嘅意識都好重要。最後佢再重申,對比返1990年,漁獲都只係得返四份一,真係唔想無野生活魚食,就記得要「惜」食海鮮啦!
想認識更多環保海鮮:https://www.openrice.com/info/wwf/index.html
文:Yanica
相:Tom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