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評人根據葡萄酒外觀、氣息和味道來評估葡萄酒。他們首先檢查顏色,聞一聞,然後搖晃酒杯再聞一聞,最後呷一口酒並在口腔內轉動酒液。 這些步驟告訴他們什麼?我會分三節跟大家分享。
葡萄酒的外觀可以顯示葡萄的品種、年齡、酒精含量、葡萄酒釀造方法及陳釀過程。觀察葡萄酒的顏色、粘度、澄清度和氣泡可以對酒有初步評價。
顏色有三點: 色澤、飽滿度和明亮度。色澤是實際的顏色,飽滿度是指顏色濃淡度。深色紅酒是由較厚皮的葡萄品種釀造,例如 Shiraz/Syrah (西拉)及Cabernet Sauvignon (赤霞珠);而淡色紅酒可能是 Pinot Noir (黑比諾)、Nebbiolo 或 Gamay 。鮮明紅寶石色葡萄酒的年齡可能不超過3-4歲,隨著酒齡增加,鮮明色澤會褪成磚紅或棕紅色,酒的邊緣顏色會更加淺淡。至於白酒,年青時幾乎是無色或略帶青綠的淡黃色,隨着時間慢慢演變成較深的稻草黃甚至銅金色。逞濃烈金黃色的年青白酒表示它在新木酒陳釀, 桃紅酒會由淡三文魚粉紅色逐漸變成洋蔥皮紅色。要準確觀察顏色,可把玻璃酒杯可在白色背景上看。
高酸度可提高明亮度,這是葡萄酒健康的視覺標誌。暗淡的葡萄酒可能已經氧化或過了高峰,缺乏香氣,入口平淡。優質葡萄酒包括陳年紅酒,色澤可能減退但仍然保持明亮。
粘度: 當搖恍葡萄酒時,一層薄薄的酒液會沿著玻璃杯內側慢慢流下,這就是俗稱的掛杯、酒淚、酒栓或酒腿,是由高粘度的酒精或糖引起。較少酒淚的葡萄酒顯示其酒精度較低,因此可能來自較涼爽的產區。相反來自溫暖地區的高酒精葡萄酒,加烈酒 (砵酒) 和甜酒的酒淚明顯多及厚。酒淚多多寡與酒質無關,但粘度不尋常過高是表示葡萄酒可能已被細菌感染。
澄清度: 市面上大部份酒都是清澈,沒有雜質。渾濁的酒通常是陳年紅酒或未經過濾的酒,這些酒有無害沉澱物,不會影響酒質。通常釀酒師在酒標會註明葡萄酒沒有經過濾或澄清,所以會有少混濁或沉澱物。但如果經過澄清過濾的酒仍顯得渾濁及欠透明,則葡萄酒可能變壞,滋生細菌或酵母。精心釀造未經過濾的葡萄酒味道像葡萄酒,但變壞的混濁葡萄酒味道卻不協調,粗劣缺果香。
有時在酒齡高的白酒中可能會發現像水晶或碎玻璃碎片的沉澱物,這些是酒石晶體,由酒石酸和鉀在低溫下形成,會影響酒質,葡萄酒愛好者暱稱它們為葡萄酒鑽石。
氣泡: 釋放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碳會産生氣泡,在起泡酒中很明顯。在瓶中第二次發酵釀造的高品質起泡酒(即香檳釀造方法)開瓶後二氧化碳緩慢而穩定地釋放,所以氣泡細膩且持久。意大利 Prosecco 第二次發酵在大不銹鋼缸完成後在加壓環境中入瓶,泡比較少並容易消失。大氣泡表示二氧化碳是人手後加,而不是發酵引入,酒質相對低。
白酒、桃紅酒或年輕紅酒可能會有明顯的微小氣泡,釀酒師故意再入瓶時加入少量二氧化碳以保持酒的清新度。但是如果起泡過量,可能酒内的殘糖和酵母發生化學作用,這是毛病。同樣,陳年紅酒不應有氣泡。
因此,葡萄酒的外觀絕對可以告訴我們一些信息。但記住酒的顏色和酒淚與酒質無關。它們僅表示葡萄品種、釀酒技術、酒齡、酒精和糖含量。有多酒淚的深紅色葡萄酒並不是質量高的紅酒,而是在較溫暖產區,以厚皮葡萄釀造的紅酒。
請留意第二、三節聞及品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