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11
4
等級4
2012-04-17 74 瀏覽
很多時候人與人或人與物之間有許多摸不著頭顱的關係,說不清緣由的巧合,恰似老天爺在冥冥中給予安排,用緣份兩字來解釋相信極為妥貼。"有緣小敘" 確實充滿了緣份的安排。某天閱報,看到報章以 "新移民不是蝗虫" 為標題,報導幾位來港多年新移民對香港飲食的供獻。其一 "有緣小敘" 的西安菜感覺新鮮吸引,在港甚為罕見,一直將報導存於手提內。是晚星期五又是出外用膳的日子,突想起 "有緣小敘" 來。到達時已8時多,見一群食客在門口擾攘,頗為擁擠,從門外玻璃向店內觀看,小小的室內空間似乎沒有空座了。稍等人潮退開才敢催前。當時一名工作人員 (及後得知她是小娟姐) 走進了店的最末端,大概是厨房的位置,也不想大呼打擾在店內的食客,只有耐心地等小娟姐出來才跟她說明來意。她沒甚表情的對我說:"幸好您有訂位,否則............",心裡沾沾自喜,決定先致電訂位是明智的行動。最後我們被安排到門口的小桌子,當然也有被民主地諮詢過意願,心想若不接受,那頓晚餐不知要待何時才可完成了。想不到就在這街頭的小桌子,一邊進食、一邊夾雜著熙來攘往的食客,路過的行人,與及駛過的車子,竟可回味到久違了的另類浪漫與情調,久久一試,
更多
很多時候人與人或人與物之間有許多摸不著頭顱的關係,說不清緣由的巧合,恰似老天爺在冥冥中給予安排,用緣份兩字來解釋相信極為妥貼。"有緣小敘" 確實充滿了緣份的安排。

某天閱報,看到報章以 "新移民不是蝗虫" 為標題,報導幾位來港多年新移民對香港飲食的供獻。其一 "有緣小敘" 的西安菜感覺新鮮吸引,在港甚為罕見,一直將報導存於手提內。是晚星期五又是出外用膳的日子,突想起 "有緣小敘" 來。

到達時已8時多,見一群食客在門口擾攘,頗為擁擠,從門外玻璃向店內觀看,小小的室內空間似乎沒有空座了。稍等人潮退開才敢催前。當時一名工作人員 (及後得知她是小娟姐) 走進了店的最末端,大概是厨房的位置,也不想大呼打擾在店內的食客,只有耐心地等小娟姐出來才跟她說明來意。她沒甚表情的對我說:"幸好您有訂位,否則............",心裡沾沾自喜,決定先致電訂位是明智的行動。最後我們被安排到門口的小桌子,當然也有被民主地諮詢過意願,心想若不接受,那頓晚餐不知要待何時才可完成了。

想不到就在這街頭的小桌子,一邊進食、一邊夾雜著熙來攘往的食客,路過的行人,與及駛過的車子,竟可回味到久違了的另類浪漫與情調,久久一試,即覺到本土風味的可貴。
門口的兩人小桌
7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羊肉餃子包得飽滿,胖胖的肚子尤其可愛,師傅慷慨極了。一咬即感覺到餃子皮的軟硬、厚薄、韌度都做得恰好,差不多100%可以肯定是自家的製作,非假手於人可達的水平。餡料中的羊肉,羶味濃厚,連配料韮菜的濃烈味道也被掩蓋,這可憐的小傢伙個性盡失,幸好保留了爽脆的特質,增強了餃子的層次感,犧牲總算是值得。推介羊肉餃子,好羊者的必試菜式。
羊肉餃
5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本來欲試的是炒涼皮,可惜賣光了。那便改嚐麻醬涼皮。所謂 "蔡翁失馬,焉知非福",今趟果然口福不淺。涼皮又是另一自家製傑作,質感有點粗厚,予人樸實之感,跟上海菜的光身滑溜的是渾然不同。醬汁味道很獨特兼惹味,酸中帶辣,加上麻醬,令汁底變得稠密,恰巧與粗厚質感的涼皮是天作之合。醬汁可牢牢地黏附在涼皮上,吃起來味道均勻,異常入味,真是一道很討好的涼菜。
麻醬涼皮
10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在北京工作的時候,學會了欣賞尖椒的風味。在國內尖椒炒蛋是一道家常小菜,看似平凡不過,用料也不專貴,但技巧卻在於火喉的控制,不但要有鑊氣,生熟度也要得宜,否則難以帶出尖椒的香氣及爽脆,雞蛋當然必需要炒得嫩滑濕潤。這份尖椒炒蛋的色澤及賣相已給我預告該是何等美味,不用多說了。
尖椒炒蛋
9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新疆的大盤雞也是在北京工作時候嚐到的,相比 "有緣小敘" 的大同小異,材料有薯仔、青椒、紅辣椒、葱等。不同之處在於麻辣及香料味均則較輕,沒有新疆的那般濃烈;盤底亦沒有寛粉或麵條,大抵是改良自新疆的西安版本的差別,風味因而亦有所不同。但無論新疆或西安版,雞都是切得細小,先炸後煮,不像廣東人喜愛滑滑的雞肉。所以反覺配料在吸收了汁液的精華後,比雞塊還要滋味。老闆娘特意走出來叮囑我們要趁熱吃才不枉美味。
大盤雞 (半隻雞)
12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小娟姐特別為我們要求做的大盤雞,一盤吃盡了三個西安特式。除本身的大盤雞外,底部給我們加了一條 Biang Biang 粉,不用為嚐 Biang Biang 粉而單獨 Order 一碗而煩惱。Biang Biang 粉是一條長而寛的粉,一碗只有一條,粉身光滑呈純白,口感幼滑,與餃子皮及涼皮的風格完全是兩個不同境界。
特別加入了 Biang Biang 粉
5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大盤雞另外一個添加的特式就是一個稱為饃的包子,小娟姐給我們安排一個素的。外表像極了麥記的鬆餅,但質感顯然不同。饃皮的面及底偏硬呈焦黃色,內則是綿綿的,吸收力強,用來沾上醬汁進食最適合不過,而且非常飽肚。
凈素饃
4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吃過大盤雞後己接近10成飽了,但由於意猶未盡,還想多嚐一點西安特式,決定來個芹菜餃,怎料賣光了。相信此時小娟姐為我們向老闆娘發功,於是老闆娘就用饃的粉糰為我們現做餃子皮,真是令人感動!用手搣出小粉糰,一手拿捍麵棍,一手拿小粉糰,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慢慢桿成圓形的餃子皮,然後把餡料包上,技巧純熟!
現做餃子皮
8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一隻隻胖嘟嘟的餃子出來了。
芹菜餃子做出來了
4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饃粉糰做出來的餃子皮比較軟,像饃的綿綿質感,完全沒有韌度。芹菜味濃,喜歡唐芹的,一定愛它。
芹菜餃子
7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簡單的餐牌,蘊藏多款西安美味!
餐牌
268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小娟姐是河南人,起初還以為她很 Cool,是不僅言笑的人,原來小娟姐擁有的是許冠文式的冷面幽默,在不為意間給您一個爆笑;老闆娘當然是西安人,性格開格,好客熱情表露無遺;厨房中另一位阿姨是廣東人,也非常熱情、愛與客人溝通。看她們工作得無拘無束,不分階級主樸,合拍得像一家人,這樣的緣份安排真教人羨慕!感謝上天這晚安排我到 "有緣小敘" 享受了一頓食得兼感受得的晚餐!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2-04-13
等候時間
10 分鐘 (堂食)
人均消費
$160 (晚餐)
推介美食
門口的兩人小桌
羊肉餃
麻醬涼皮
尖椒炒蛋
大盤雞 (半隻雞)
現做餃子皮
芹菜餃子
餐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