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活出好自然】雙殼類=環保之選
2015-07-11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透過保育、生態足印及環境教育項目,締造生生不息的地球。

熊貓會舉辦的「環保海鮮週」已於上星期圓滿結束,相信讀者們對於環保海鮮已有進一步的認識!不少朋友也會問及哪類海鮮大致上較為環保,我們建議市民多選擇雙殼類海產,因為其生態特徵及養殖方法對環境及生態的影響一般較低。

「雙殼類」的特徵是生於海洋及淡水地區,以及擁有兩片貝殼。其實我們對雙殼類絕不陌生,因為我們經常進食此類海產,例如帶子、青口、蜆及蠔等。絕大部份雙殼類生物都為濾食性動物,牠們吸入海水,以鰓過濾當中的物質如浮游生物作為主食。


Photo by © LIS/ L´hotel Island South

由於雙殼類能夠做到俗語說的「天生天養」,所以很受養殖戶的歡迎。絕大部份食用雙殼類如帶子及蠔等的主要生產方式是養殖。以蠔為例,部份蠔苗來自孵化場,其他則由野外捕撈而來,而現時採收野外蠔苗暫時未對其野外數量有不良的影響,蠔苗的供應亦十分穩定。由於蠔及大部份雙殼類都是濾食性生物,養殖戶亦無需為其投放飼料,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水污染。


Photo by © Mauri Rautkari/ WWF

不單如此,原來水中的營養太多,反而引致更嚴重的水污染問題。然而,蠔在此環境中就如魚得水,因絕大部份的雙殼類均以水中的營養素為食物,在營養太豐富的水中反而能茁壯成長,又能減少水中過多營養素,從而改善水質問題。

雖然養殖的雙殼類似乎並未因人類的需求而令其產量下降,但卻已經因人類不斷增加的碳排放所影響。全球海洋現正不斷吸收在空氣中累積的二氧化碳,而海洋的化學作用令到這些二氧化碳成為海洋變酸的元兇。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海洋酸化正侵食雙殼類,例如蠔苗成長時蠔殼的生長。以美國西岸為例,當地一向生產大量蠔苗,但於2005年開始,海水酸化令蠔苗存活率下降,因此蠔的產量亦急速下滑,嚴重影響當地居民130年來賴以為生的養蠔業。由於養蠔業為當地重要經濟命脈,政府投資50萬美金以幫助養蠔戶,以更有效的方式監察水源變化,期望減低蠔苗死亡率。

想了解更多關於海鮮的小知識及環保海鮮的最新動向,立即下載熊貓會的「海鮮選擇指引流動應用程式」!
Android版本
iOS版本

※上述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
關鍵字
wwf
熊貓活出好自然
青口
帶子
專欄
旅遊
環保
外國美食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透過保育、生態足印及環境教育項目,締造生生不息的地球。
相關文章
【熊貓活出好自然】有關石斑魚的繁殖知識 你識幾多?
2017-03-31
【熊貓活出好自然】拒食魚翅 Say No to Shark Fin
2017-05-16
【品酒有問】夏天飲酒,識飲一定係飲呢啲
2017-05-04
【營男素女】Vegan吃貨必去之一中一西
2017-05-05
【無綠不歡Green Monday】素韻
2017-02-20
【無綠不歡Green Monday】Beauty & Juice
2017-03-06
本月熱門
持續更新! 2025生日優惠餐飲精選
2025-02-05
本月優惠大集合 外賣自取加$1優惠第2擊
2025-01-23
甜蜜蜜情人節!2月份下午茶推介
2025-02-03
【Nicole推介】浪漫二人西餐 豪華生蠔套餐+森林風Cafe Fusion晚餐
2025-02-06
【韓鍋食譜】韓式部隊鍋 特調醬汁必加呢款調味粉+罐頭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