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活出好自然】藍鰭抑或黃鰭?
2015-07-17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透過保育、生態足印及環境教育項目,締造生生不息的地球。

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日常吃到的海鮮其背後的故事。其實,環保海鮮的定義很簡單,就是其野外捕捉或養殖的過程,不會對海洋生態帶來嚴重影響,既能滿足目前需求,又保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之前曾提及漁業管理及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原來物種的性成熟期、稀有度、生長速度及捕撈方法,也絕對不容忽視!

以吞拿魚為例,藍鰭吞拿魚於「海鮮選擇指引」中屬於「紅色-避免食用」的類別,而部份黃鰭吞拿魚則屬於「黃色-想清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牠們性成熟期的分別。藍鰭吞拿魚生長緩慢,需要8至12年方達到性成熟期,才能夠繁殖下一代。

來自大西洋及南方的藍鰭吞拿魚,之所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分別列為「瀕危」及「極度瀕危」,是因為漁業資源已經枯竭,頻密的捕撈讓牠們未及繁殖已被捕撈,情況就像不斷透支戶口內的存款一樣。相反,黃鰭吞拿魚的生長速度相對迅速,只需1至2年便達到性成熟期,較能承受捕魚壓力。


Photo by © Michel Gunther/ WWF

那麼,為甚麼有部份黃鰭吞拿魚也屬於「紅色-避免食用」的類別?正如上述提及,捕撈方法也是評估可持續性不可或缺的一環。於印尼和菲律賓,有些漁民以手釣或竿釣捕獲黃鰭吞拿魚,這樣逐條捕捉吞拿魚,並不會觸碰海床,因此對環境影響較小。

可是,於相同國家,有些漁民卻以浮延繩釣的方式捕撈黃鰭吞拿魚,這樣,漁民很容易捕撈到非目標品種,數量更可佔總漁獲量一半!雖然,漁民大可將非目標品種扔回海中,但牠們十居其九也不能存活!可見,以不同的生產方法捕撈相同品種,中間也有很大的差別,這絕對值得我們的關注!


Photo by © Jürgen Freund/ WWF

如果我們繼續吃這些遭過度捕撈的海鮮,也許有一天,我們的子孫會問「甚麼是紅衫魚?甚麼是銀鱈魚?」想世世代代也能享用這些美味的海鮮?環保海鮮就是你的選擇!

立即下載熊貓會的「海鮮選擇指引流動應用程式」,了解更多關於海鮮的小知識及環保海鮮的最新動向!

想了解更多關於海鮮的小知識及環保海鮮的最新動向,立即下載熊貓會的「海鮮選擇指引流動應用程式」!

Android版本
iOS版本

※上述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
关键字
wwf
熊貓活出好自然
環保海鮮
吞拿魚
藍鰭
專欄
滋味分享
環保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透過保育、生態足印及環境教育項目,締造生生不息的地球。
相关文章
【熊貓活出好自然】有關石斑魚的繁殖知識 你識幾多?
2017-03-31
【熊貓活出好自然】拒食魚翅 Say No to Shark Fin
2017-05-16
【品酒有問】夏天飲酒,識飲一定係飲呢啲
2017-05-04
【營男素女】Vegan吃貨必去之一中一西
2017-05-05
【無綠不歡Green Monday】Beauty & Juice
2017-03-06
【無綠不歡Green Monday】素韻
2017-02-20
本月热门
持續更新! 2025生日優惠餐飲精選 送多款免費餐點
4天前
【持續更新】2025掃街地圖 23間小店推介
4天前
Hotel ICON 自助餐全面升級: 阿拉斯加帝王蟹腳/鱘魚子醬/花膠扒/即蒸生蠔/灸燒和牛壽司
2025-04-18
【持續更新】慳錢上班族 20間港島/九龍區抵食飯堂推介
2025-04-07
香港法式餐館推介 南法小店、米芝蓮大廚坐鎮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