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163
72
等級4
2007-09-22 37 瀏覽
「去茶樓搵位先!!」兒時到茶樓飲早茶,例必要「搵位」,「位」真的要「搵」出來,當「搵」到一檯吃至尾聲的茶客,便要站在檯邊「等」,「等」到有位坐下時,如還未人齊便要「霸」,可稱為「搵、等、霸」三部曲,不過以上情景已有十多二十年沒出現。今天來到在本港已買少見少的舊式茶樓「蓮香樓」,令我可再次感受一番。我們早上九時半到達,由樓梯直上二樓,已發現人山人海,四周「搵位」的人為數不少。我們打了一個轉,也未能發現目標,心想可能要提早到「第二目標」進發。當步行回樓梯時,剛有一張坐了三個人的「四人檯」,其中一位茶客離坐,餘下的其中一位「伯伯」茶客友善地示意我們坐下。坐下後伙計便清理檯面,點了茶後約兩分鐘先來「茶盅」及「碗筷」,不過一直未有滾水,再等多兩分鐘伙計才幫我們沖滾水,在整理好所有餐具後,終於可以叫點心了。先來的「點心車」供應數款大路食物及「豬肚燒賣」,我只對後者感興趣。點心送來前才用剪刀剪開豬肚及低部的配料,豬肚爽口,配料亦鮮味,好味!!不過確實不明白為何叫「燒賣」,因為此燒賣是「餅狀」,不是慣常的「粒狀」,還是原本燒賣應是「餅狀」?接著點了這裡沒有「餃」,只有「包」的「魚翅包」,已有很久沒有吃
更多
「去茶樓搵位先!!」

兒時到茶樓飲早茶,例必要「搵位」,「位」真的要「搵」出來,當「搵」到一檯吃至尾聲的茶客,便要站在檯邊「等」,「等」到有位坐下時,如還未人齊便要「霸」,可稱為「搵、等、霸」三部曲,不過以上情景已有十多二十年沒出現。今天來到在本港已買少見少的舊式茶樓「蓮香樓」,令我可再次感受一番。

我們早上九時半到達,由樓梯直上二樓,已發現人山人海,四周「搵位」的人為數不少。我們打了一個轉,也未能發現目標,心想可能要提早到「第二目標」進發。當步行回樓梯時,剛有一張坐了三個人的「四人檯」,其中一位茶客離坐,餘下的其中一位「伯伯」茶客友善地示意我們坐下。

坐下後伙計便清理檯面,點了茶後約兩分鐘先來「茶盅」及「碗筷」,不過一直未有滾水,再等多兩分鐘伙計才幫我們沖滾水,在整理好所有餐具後,終於可以叫點心了。

先來的「點心車」供應數款大路食物及「豬肚燒賣」,我只對後者感興趣。點心送來前才用剪刀剪開豬肚及低部的配料,豬肚爽口,配料亦鮮味,好味!!不過確實不明白為何叫「燒賣」,因為此燒賣是「餅狀」,不是慣常的「粒狀」,還是原本燒賣應是「餅狀」?

接著點了這裡沒有「餃」,只有「包」的「魚翅包」,已有很久沒有吃過這款點心,現在的酒樓已不常有這款點心。兒時吃的大多是白色的「麵粉皮」,不是現在的「蛋皮」。雖然顏色不同,不過外皮的口感沒有分別,只是餡料不及燒賣搶口。

由於接著還有「2nd Breakfast」,故只可再多點一款食物,在等了又等,可惜目標一直沒有出現。當時正是十時十五分,如果等到十時半還未發現目標,便會放棄。當話未說完,便立即看見點心阿姐拿著一個大蒸籠由廚房出來,一看便知道目標出現。隨著我動身之際,四方八面的茶客已向同一目標進發。還好大家也是守規矩,一個一個不規則地排隊「搶包山」,最後點了兩個「麻蓉包」加一個「奶皇包」的雙拼點心。

「奶皇包」不是現在流行的「流沙奶皇」,是傳統的造法,味道不太甜,剛剛好。「麻蓉包」反而給我一點驚喜,因餡料中有沙糖,吃起來會「索索」聲響,再加上芝麻的香味,吃得我頓時心花怒放。

當吃至尾段,同檯的兩位茶客也相繼離開,再來的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茶客,她跟丈夫及遲來的兒子飲茶。由於要找一張可三人同時坐下的檯確實不易,我們便跟她說我們快走了,請她先坐下來。她好奇地問我們是否香港人,及說出「蓮香樓」在未搬到此處時,沒有那麼多遊客或區外人光顧,現在確實是太多了,要找位也很困難。跟她談了數句後我們便離開,到櫃檯埋單合共五十四元。

用「茶盅」斟茶的確十分有特色,但由於水太滾,手指難免要受罪,燙得手指又紅又痛。另外斟茶亦會弄至滿檯也是水,眼見其他老茶客的報紙也是濕淋淋的。檯面面積細小,要容納「茶盅」、「茶杯」、「碗筷食具」、用來洗食具的「洗杯盅」,還有點心食物,空間確實不夠,不習慣的我們最後每人也弄跌了一隻筷子,還好已吃完「豬肚燒賣」及「魚翅包」,剩下來的「食包食飽」可以徒手解決。下星期二便是中秋節,離開時順道買了兩款月餅應應節。

在這些以街坊為主的食店,除了食物的美味外,你總會感到一點點人情味。
8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人均消費
$27